中崩逝。”“这位娘娘原系国舅胞兄之女,皇上的亲表妹,颇为皇上所宠爱。她崩逝以前不久晋位皇后,尽管在此之前已经享到这一尊号所有的一切尊荣,在三位皇后中也是第一个。据有些人传说,皇上原不打算立她为皇后,虽然皇上的祖母在世时曾经多次敦促他这样办,即使在今年前不久天旱的时候,北京最高中枢还奏请为她晋加皇后尊号。皇上认为皇后的尊号会使受封人折寿,因为前两位皇后都在受封后相继难产崩逝。”5“有人说这是因为迷信,怕皇后的尊号折受封人的寿命,前此已有两位因此死掉。另一些人则设想这样是故意压抑她,因为皇帝知道她的性格有些傲慢。”6以上说法虽然均为张诚由别处听来,亦多少能够反映当时的一些情况。孝
————————
1《口奏绿头牌白头本档案》,康熙十五年四月十三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2《口奏绿头牌白头本档案》,康熙十五年六月二十三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3《口奏绿头牌及白头本档案》,康熙十五年七月初五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4《圣祖仁皇帝实录》卷141,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壬寅条,《清实录》,第5册 ,第551页。
5[法]张诚,陈霞飞译,陈泽宪校:《张诚日记》,第52页。
6[法]张诚,陈霞飞译,陈泽宪校:《张诚日记》,第58页。
懿仁皇后事实上掌管后宫近十二年,却在邻近崩逝之际才得以正位,有学者亦认可张诚之说法,认为是因圣祖参考孝诚仁皇后、孝昭仁皇后之例,认为自己命中克妻,故而刻意不立皇后,以求长久之意。1
孝懿仁皇后崩逝之后,暂安在承乾宫。同年七月十三日,奉移至朝阳门外享殿暂安。她曾经在康熙二十二年六月为圣祖生下第八女,但是不久即夭折。之后,孝懿仁皇后虽然未能继续生育,却以后宫首领的身份“鞠育众子”,其中亦包括后来的世宗雍正帝。在世宗即位之后,给予孝懿仁皇后的尊谥册文中提及:“抚冲龄而顾复,备蒙鞠育之仁。溯十载之劬劳,莫报生成之德。”2可见一斑。圣祖在上谕中评价孝懿仁皇后道:“侍奉皇太后克尽孝诚,抚育诸子悉均慈爱,提躬敬慎,御下宽仁,式备仪型,宫闱胥化。”3亦是一位称职的皇后。
[封谥释义]
孝懿仁皇后的谥号为“懿”,满文作“fujurungga”4,意为“端庄、文雅”。
四、孝恭仁皇后
[简介]
孝恭仁皇后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原正黄旗包衣后抬正黄旗满洲乌雅氏,承恩公、护军参领威武之女,名玛琭5。顺治十七年三月十九日生。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初六日,参加挑选内务府秀女被选中,于同年十二月十三日入宫。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生第十一子胤禛,即世宗宪皇帝。其间位分等级不明,康熙十八年(1679年)已封为贵格格(贵人)。同年五月十七日,晋封为嫔级;十月十三日,册封为德嫔。康熙十九年二月初五日,生第十四子允祚。康熙二十年十月二十五日,诏晋为德妃。同年十二月二十日,以侍郎额星格为使,册封为德妃。康熙二十一年六月初一日,生第七女。康熙二十二年九月二十二日,生第九女温宪固伦公主。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闰四月二十四日,生第十二女。康熙二十七年
——————————
1杨珍:《康熙皇帝一家人》,第105—106页。
2《世宗宪皇帝实录》卷11,雍正元年九月庚辰条,《清实录》,第7册 ,第199—200页。
3《圣祖仁皇帝实录》卷141,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己酉条,《清实录》,第5册 ,第552—553页。
4綦中明:《满语名号研究》,第74页。
5谨按,玛琭,满文写为“a”,意为“酒瓶”“大瓶子”。
正月初九日,生第二十三子多罗恂勤郡王允禵。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圣祖崩逝,世宗即位,尊为皇太后。同年十二月初四日,诏上徽号曰仁寿皇太后,未及封。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丑时崩,年六十四岁。由永和宫奉移至宁寿宫暂安。同年五月二十六日,奉移至景山寿皇殿暂安。八月,恭上尊谥曰孝恭宣惠温肃定裕赞天承圣仁皇后。九月初一日,奉安景陵,升衬太庙、奉先殿。乾隆元年三月,加上慈纯两字。嘉庆四年五月,加上钦穆两字。
[家族背景]
孝恭仁皇后出身巴拜系乌雅氏,此系的祖先名为巴拜,世居哈达地方1。巴拜生有三子,第一子名为托和托齐,第二子名为屯布禄,第三子名为巴尔布达,他们都有后裔流传下来,形成庞大的后裔群体,是清代乌雅氏一姓之中最庞大也是最著名的一系。在巴拜曾孙辈一代,各支纷纷归入八旗,孝恭仁皇后之曾祖父额伯根便在其中,他是巴拜之曾孙,托和托齐之子图囊阿之第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