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北宋穿越指南 第1o61节(2 / 2)

没有任何希望了。

朱铭问道:“谁反对恢复六察?”

无人反对。

谁反对就是谁心里有鬼——你若持身清白,还怕御史来查吗?

朱铭微笑点头:“既然都不反对,那就恢复六察制度,在督察院设立‘六察司’。”

随即又说:“朕亦有错,从今日起改正。以后,做过吏部尚书或左都御史者,不得担任首相,最多升到副相。”

这次李含章被各派围攻的源头,就是做了吏部尚书又做首相,两两叠加起来搞得势力发展过大。

朱铭改革官员升迁制度,等于是给各派系官员一个交代。

罢免首相,肯定不会。

因为找不到代替者,选谁继任首相都不能服众,到时候会引起更加混乱的派系争斗。

各派官员瓜分淮南省职务,也算严重打击了李含章派系,把李含章的门生故吏彻底赶出淮南省。

朱铭最后宣布:“首相李含章,用人失察,御下不严,纵容族人胡作非为而不报。削其一切加官和官衔,暂且留职察看。若有再犯,罢免首相职务!”

“陛下圣明!”

众臣齐呼,已然满意。

李含章也站出来领罚,表现得战战兢兢。

朝会散去。

胡安国一脸无语,这次纯属躺枪。

他当然也有自己的小圈子,而且做了阁臣之后,越来越多官员靠拢过来。眼看着羽翼初丰,结果突然改了制度,做过吏部尚书的不准再做首相。

天可怜见,他以前也没做多久吏部尚书啊,却被殃及池鱼把首相资格给弄没了。

罪魁祸首就是陈东,胡安国现在对陈东非常不满!

魏良臣与陈东结伴离开,出了大殿忍不住感慨:“兄长这又是何必呢?众人本来在围攻李相,你这么一出头,全都把你给恨上了。”

陈东笑问:“贤弟也在埋怨我吧?把贤弟的仕途给毁了。”

“是有点不高兴。”魏良臣实话实说。

陈东说道:“官家却是高兴的。”

魏良臣闻言一怔,仿佛今日才认识,仔仔细细打量着陈东。

陈东向来以刚直耿介著称,这次却聪明到了极点,在得罪无数官员的同时,彻底变成皇帝最信任的心腹。

他看出了皇帝不想罢免首相,也看出了皇帝想要纠察中央大臣,还看出了皇帝讨厌各文官派系联合。于是主动站出来,把皇帝想做的事情全给揽下,把群臣对皇帝的不满转移到自己身上。

放弃首相资格,得罪满朝官员,换取不倒金身!

今后如果陈东病死了,估计能拿到一个“文忠”谥号。

陈东负手叹息:“这做官和做人一样,最怕想得太多,最怕要得太多。我没有别的本事,才学平庸得很,只知道四个字:无欲则刚!”

魏良臣作揖道:“多谢兄长教诲。”

第1077章 忠不可言赵先生

这拨政治斗争看似声势浩大,结果却是雷声大雨点小。

转眼之间,风平浪静。

大家都已经看明白了,皇帝确实想敲打一下李含章,顺便再削弱一下首相之权。

但也仅此而已,稍微削弱就结束,接下来不准再斗了。

至少别斗到皇帝面前,私底下搞搞无所谓。

诸多没有派系的在京官员,散朝之后纷纷拜访陈东。

陈东直接闭门谢客。

又过数日,御前会议。

将满七十岁的左都御史李光,拿着数省汇总过来的御史报告说:“征发民兵、老卒(退伍士兵)和移民的省份,或多或少都有官吏趁机盘剥百姓现象。一些府县官吏上下勾结,明目张胆收取免役钱;一些府县则是胥吏阳奉阴违,伙同或逼迫保甲长敲诈小民。”

朱铭点头说:“这很正常,全都廉洁奉公才是怪事。”

李光问道:“此时正值朝廷征讨大理,如果几个省一起彻查,肯定会影响人员和物资征调。需要查到哪种程度,还请官家示下。”

朱铭说道:“包括免役钱在内,明目张胆征收苛捐杂税的,涉案官吏通通流放大理那边。只是趁机敲诈勒索百姓,没有以官府名义乱收钱的,抓几个典型流放大理就可以了。”

“遵旨。”李光领命。

朱铭又问:“常平仓呢?没有出事吧?”

李光说道:“暂时未发现异常。”

户部尚书张浚说:“相关各省布政使、都指挥使发来电报,钱粮皆已足额征调完毕,有两个省已经起运了。”

肯定有贪污常平仓的官吏,但朝廷突然需要调粮,涉案官吏赶紧想办法补上。

只要补上了,御史也懒得管。

毕竟巡察御史数量不多,还需要地方官员配合查案,没必要因为这个而闹得不愉快。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