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北宋穿越指南 第1o61节(1 / 2)

却见徐良能手持笏板站出,开启了对李含章的猛烈攻击:“陛下,郡县制确立以来之所谓分家,只不过是分产析户而已。迁徙之人,本身怎能割断香火?皆为其子孙开堂立宗。李首相一刀切断与楚州李氏的关系,此谓不孝!”

“明知族侄在家乡为非作歹,不予纠正是谓不悌。如果真纠正不了,就当上报朝廷,否则便是不忠。坐视家乡百姓被鱼肉而无动于衷,端的可称不仁。”

“此等不孝不悌不忠不仁之辈,怎能高居首相之职?首相如此,天下官员岂不纷纷效仿?”

这套攻击言辞太过犀利,朱铭身为皇帝也不由正襟危坐。

其余官员,也纷纷侧目。

李含章自然是坐不住,站起来说:“迁徙分家,符合周礼,并非不孝。臣多次派人回乡训斥,希望那族侄能改过,也非不悌。至于不忠不仁,臣实不敢当此罪名,不过是在亲亲相隐。”

徐良能冷笑:“若你的族人谋反,你也要亲亲相隐吗?”

李含章说:“陛下,若真有族人谋反,臣自是要大义灭亲的。”

“只你有亲人,那些被鱼肉的百姓就无亲人?阁下亲亲相隐了,置楚州百姓于何地?”徐良能说道,“如果是寻常士子,亲亲相隐还说得过去。可阁下是当朝首相,就该有致君尧舜上的担当,楚州官吏那样残民虐民,圣天子还怎么做尧舜?你这是陷天子于不仁!”

这帽子扣得,一顶比一顶更大。

又一位叫龚茂良的进士出列,此君才二十多岁,历史上以首席参政之身代理过宰相。

而且,龚茂良哪一派都不是,至少暂时没有清晰的派系身份。

他居然站出来搅混水:“原淮南左布政使杨谙,坐视治下官吏贪赃枉法、残害百姓,却始终没有上报朝廷查处。当初,是谁提名把杨谙调去淮南的,也应当追究其举荐失察之罪!”

这话差点把朱铭逗笑了,当场记住这个年轻御史的名字。

几年前,杨谙调去淮南做左布政使,恐怕也是李含章的政敌在下套。龚茂良头铁得很,直接把这事儿给挑出来,瞬间得罪了一大帮子重臣。

朱铭扫视阁部院大员,发现全都目不斜视,坐在朝堂上一言不发。

很明显,这些重臣非常谨慎,不愿有任何表态,由着中低级官员去冲锋陷阵。

陆陆续续的,又有几个中级官员,对着首相李含章开喷。

李含章的嫡系也站出来几个,但因为是他们理亏,渐渐被辩得哑口无言。

终于,有一个叫崔鹤年的李含章嫡系,调转枪口把张广道拖下水:“淮南都指挥使郭雄,乃是兵部张尚书旧部。此人调去淮南任职,也是张尚书提名的,亦当追究举荐失察之罪!”

张广道站起出列:“臣识人不明,请求陛下责罚。”

朱铭问道:“该如何责罚?”

无人回答。

各派系文官打算集火李含章,都不愿把张广道也拉进来。

朱铭点名问道:“梁异,你说说。”

梁异硬着头皮站起:“罚俸三月即可。”

朱铭扫视其他大臣,等了许久无人说话,他才补充道:“罚俸三月,降武勋一级。”

“臣领罚!”张广道举着笏板退回去坐下。

朱铭又说:“同意罢免首相的阁部院大臣出列。若超过一半,朕就罢免首相。”

梁异刚才出列回答问题,此刻站在那里等待。他发现没有重臣支持罢相,于是连忙又退回去坐下。

小喽啰们攻击了半天,阁部院重臣们却怂了。

他们这次只是试探性斗争,对首相进行不结盟围攻,在不清楚皇帝态度的情况下,没有一个人敢真正亮出刀子。

突然,陈东站起来了。

众人一惊,有些人还面露喜色。

陈东却说:“臣不赞成罢免首相。”

“那你站出来做什么?”朱铭问道。

陈东说道:“臣请恢复前宋的六察制度。”

此话出口,众臣皆惊,一个个愕然看向陈东。

陈东继续说:“国朝的督察院,虽然也能监督京朝官,却并未有专职监察人员。尤其是朝官,一个个位高权重,若不恢复六察制度,恐怕没有御史敢纠察重臣。”

宋承唐制。

唐代的御史,有“巡按十道”和“分察六司”两种。

巡按十道,就是跑去地方巡察。

而分察六司,则是纠察尚书省六司。发展到宋代,直接变成纠察京城的所有机构。

一旦恢复六察制度,督察院的权力陡增。但左都御史出身的官员,恐怕今后就与首相无缘了。

陈东突然跑出来说这个,等于他彻底放弃做首相的资格,换取督察院拥有更多权力来纠察京朝官!

同时,陈东也是在向皇帝表态:“御史派”官员不跟任何派系勾结,通通都是铁杆帝党。

魏良臣心下一声叹息,他还想今后做首相呢,现在估计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