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419章(2 / 2)

真晚生了二十年,就不能在武灵王的麾下效力了,那也是一位很好很好的主君啊。”

他这一生,侍奉过三位赵王,虽有先悼襄王与赵王迁这般听信谗言猜忌于他的庸主昏君,却也有武灵王这样的一代雄主,若非沙丘之变,他大约也会继续为惠文王和孝成王效力,惠文王也是一代明君呢。

他其实比李牧要幸运一些。

庞煖想。

他也是遇到过好主君的。

只是他活得太久太久,只能眼睁睁看着一位赵王取代一位赵王,一代不如一代,最后的最后,连赵国也亡了。

不过不要紧,李牧的前半生虽不如他,后半生却比他要幸运。

“现在这样,就很好。”

在他年轻的时候,有武灵王与他君臣相得、让他一展才华,在他即将故去的时候,又能见到秦王政与太子姮,不必再为赵地黎庶担忧。

“殿下。”

他缓缓合上眼睛,声音轻飘地几不可闻,“赵地的黎庶,就托付给殿下了。”

——“好。”

第892章 大秦(106)

庞煖的丧事办得低调却隆重。

知韫下令以军礼将其下葬,并亲自为其撰写祭文。

军士抬棺,黎庶送葬。

“多谢殿下。”

出殡之日,庞煖的子孙身着丧服,满是感激地对着知韫一礼。

时人看重身后之事。

一介降将,未曾为秦立下大功,却能得这般死后哀荣,无论太子是否有安抚赵地的目的,他们都感念于心。

说句不好听的,换做赵国仍在,赵王也未必愿意给这份恩典。

(怨念颇深地碎碎念念jpg)

“这是庞翁应得的。”

知韫微微摇头,只道,“庞翁拱卫云中多年,是华夏的功臣。”

云中城是庞煖守护多年的地方,不仅将士们敬仰这位统帅,城中黎庶亦感念他的庇护。

至于她……

庞煖归秦不过寥寥几载,她对他敬重归敬重,但要说有多深厚的情分,那就有点假了,很多事,都是做给活人看的罢了。

别的不说,李牧还在攻楚呢。

再者,当年云中、雁门、代地未有大战而归降秦国,驻守此地的胡刀边骑实力得到保全。

这就有点棘手。

将他们全部解散放归吧,不信任的意味未免太明显了,容易“伤”了赵地的人心,再者,当时赵国余孽未清,将这批精锐放归,万一被他们收拢着跟着叛乱就麻烦了。

因此斟酌考虑之后,知韫将李牧和司马尚召回,亲自来接手这支胡刀边骑,放了部分人归家,保留其中精锐。

其实称得上是冒险。

但刘秀收编铜马军之时,为安抚人心,尚敢单骑劳师、推心置腹,她难道不敢效仿吗?

所幸,结果是好的。

——只能说有赵王的对比在前,这群将士可太吃这一套了。

她和嬴政商量过,这次攻楚只让李牧带着亲卫南下,领秦军作战,等到灭魏的时候,会调胡刀边骑南下参战。

魏国孱弱,大秦的容错率高,正好拿来让故赵边骑与秦军磨合。

六国在时,有国界之分,因为各种原因,合纵攻秦就没成过。可若六国亡了,没了国界之分、有了共同的仇人,联合起来就诚心多了。

可若在大秦灭魏、灭楚之时,均有故赵的名将与精锐参与呢?

能分化一点,是一点嘛!

也因此,在得到庞煖病重的消息后,知韫亲自往云中跑了一趟。

有点真情实感,但不太多。

更多还是做给庞煖的旧部亲故、赵地黎庶和其余已经归降大秦或可能归降大秦的人看的。

她这般想着,又态度和煦地宽慰庞家人几句,让他们安心守孝,尤其是庞煖的曾孙辈,等出孝再到她身边任职。

——庞煖曾孙辈的庞妟、庞旻和李牧孙辈的李左车都已经被她调到身边充任羽林郎。

“唯。”

庞家人再次感激道,“多谢殿下厚爱,愿为殿下效犬马之劳。”

知韫微微颔首。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