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魏楹知道这两人一旦知晓,他们为了让岚王没有污点,必定是会杀了沈寄。
而安王倒是很想让皇帝知道。
可是一来他没有证据,岚王明面上什么把柄没有露。
也不能说他在宫中护着沈寄,不让蒋世子欺辱她,就是心存不该有的心思。
毕竟沈寄还是他的救命恩人。
安王自己,对这个其实也不能完全确定,只是暗中揣测。
上一次在扬州府试探,什么都没有试探出来。
二来,揭出来也不一定就能让岚王完全失去竞争那把椅子的能力。
毕竟就如魏楹所想,这些都是小节。
而且,还容易落个陷害兄弟的名声。
三来,就算真的捅了出去,其结果不过是沈寄被皇帝弄死,转身再赏魏楹一个高门贵女做继室。
而在扬州府的事已经说明,魏楹对沈寄的看重。
出了这样的事,他一定会报复的。
那搞不好就投入岚王阵营了。
而留着这件事,却还有可能将魏楹这个京兆尹拉到自己的阵营里来。
毕竟,是个男人就不能接受可能绿云罩顶的命运。
就是因为这些因素,才有了沈寄今日的安乐日子过。
可魏楹头上却是一直悬着一把剑。
这一切,沈寄自然也能想得到。
所以,她才会觉得,他们是两条相濡以沫的鱼儿。
夫妻两人相拥了一阵,魏楹拍拍沈寄的头,“没事儿,万事有我呢。你安生过日子就是。车到山前必有路,没有路我撞也撞开一条路。”
第361章
沈寄抬起头, “没错,明日愁来明日愁,总会有解决的办法。咱们的日子不能就不过了。”
头一件事, 就是银子。
魏楹已经很久没有买过心仪的古董了。
到最后发展到那些有名的古董铺子看都不去看一眼。
用他的话说, 不买也不会死。这么烧银子的事还是少做为好。
沈寄其实知道他很喜欢那些古物,人活着总要有个爱好吧。
只是, 现在家里的确没现银。
而且魏楹养着那些门客的开销也不小, 总不能变卖产业来支持爱好吧。
所以, 赚钱还是头一位的。
芙叶送的那间酒楼, 连房契、地契全送来了。
在那样的地段, 没有个五六千两银子是办不到的。
这回她害自己遭了无妄之灾, 这间酒楼沈寄就笑纳了。
她已经让人去按照窅然楼的风格开始装潢,等装潢完毕就可以开张了。
现在已经是七月,再有五个月各处的银子交上来,手头就松泛了。
为了方便打理, 婆母的遗产和魏家分的产业沈寄没动。
她自己名下的, 除了宝月斋和窅然楼,她打算统统处理了,全部变卖。
这样, 一来方便打理, 二来也可以收回一些现银。
在秦惜惜事件后, 她一度和魏楹把各人名下的产业收益和支出都分开, 这让魏楹心头犯了两年堵。
可这次抄经事件让她看明白, 魏大人是十分靠得住的。
她得罪了太后, 他也丝毫没有弃她于不顾的打算。
还有她招来了岚王这个隐患, 他也一直在想办法解决。
所以,银子就没有必要分清楚了。
人靠不住了, 才需要抓银子。
人靠得住,那把人抓住就行了。
沈寄一直在用压箱底的嫁妆银子置办产业的事,魏楹当然知道。
到了扬州后,她让方大同把名下产业的帐管了起来,不和府里的公帐混在一处,他也清楚。
这背后的讯息就是,她觉得他不是完全靠得住,她要把银子捏在自己手里才能安心。
这些魏楹心头虽然有些发堵,但什么也没说。
毕竟,女子自己掌握嫁妆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
那些银子,既然他当初给她做了嫁妆,自然就归她支配。
如今,眼见沈寄打发人先是将京中、当初托林夫人置办的庄子、田地、铺子都变卖了。
又遣人往蜀中、扬州将她置的产业也全部变卖。
至于所得的银子,大额的由沈寄自己收着。
其余零整的,放到账房处支应。
魏楹穿着亵衣从净房出来,正看到沈寄在拨算盘。
“你最近在干什么啊?家里又不缺银子。”
“哦,一开始置办产业没有规划,我都卖了换成现银。以后也好大规模的发展宝月斋和窅然楼。我算了算,这些八九年下来,差不多有四成盈利,比宝月斋和窅然楼差多了。”
“那些是庄子田地,当然不如酒楼和首饰铺子赚钱。不过那些是根本,不该轻易就卖掉的。至于京外的产业,倒的确是可以卖掉换现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