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他,还是不说话。
“有心事?”他问。她黑白分明的眼睛,被苍白的脸衬得愈加大起来。可怎么看,怎么都没有神气。
静漪问:“能不能帮我……打个电报回家?我……”她想说昨晚她梦见了母亲,原本没有什么特别的,可就是心绪不宁。但想想这又是什么理由……“没什么。我有点恍惚。”
“好。”陶骧答应。
“就……问问我娘是不是好些了。”静漪说。
“好。我交待小马去办。”陶骧看着她,说:“另外有件事要和你说。”
静漪抬眼看他。
“短期之内你是不能回北平的了。”陶骧说。
静漪没吭声。
她好像每次刚刚想要拨开杂草走出一点路来,就会给他封死。进,进不得;退,退不得。
“你应该知道,像从前北平政府要派驻中央的代表一样,如今南京也要求派驻那边的代表。这里面的道道儿,我不说你也懂。其实要说去,我是比较合适的。”陶骧看着静漪的眼睛。
静漪明白过来,问:“还让二哥去?”
“父亲是这个意思。我同二哥商议,二哥也觉得他去更好。且论人脉,讲交际,动手腕,二哥都强于我。况且……”陶骧顿住了。
“二嫂?”静漪问。
陶骧没有回答。
“我知道了。”静漪说。她安静地望了陶骧一会儿,“我也没指望过别的。”
陶骧见张妈进来送早点,也就起了身。
他出去之前看到静漪呆呆地坐在床上,张妈来给她摆餐桌,她也只是点点头,一点胃口也没有的样子……
静漪虽心神不定,元宵节陶家的仪式她还是都得体地应付过去了。雅媚和陶驷的事情即使没有明着张扬开来,府中上下该知道的却也都知道了个七七八八。这一晚家中诸人饮宴便多少都有些不自在。当事者就更不必提。席间陶盛川当着全家人宣布陶驷将派驻南京。陶老夫人虽说舍不得陶驷再度离家,此之谓公务,既已决定,谁也不便再阻拦。
静漪见雅媚静静地坐在陶驷身边,低垂眼帘,脸上一丝情绪都不露……
宴罢府里开始放烟花,众人都出来观看,静漪也挽了雅媚一道出来。
满院子的烟花胜放如春景,静漪和雅媚并立廊下,看陶驷和陶骧两人,一人肩上扛着瑟瑟,一人肩上扛着麒麟儿,正玩着滴滴金。璀璨焰火围绕着他们,手中的滴滴金宛若从天而降的串串流火。这场景美的真像是幻影一般。
“我和御之商议过了,他同意我带瑟瑟先回北平住一阵子。”雅媚说。
静漪吃了一惊,问:“那……二嫂,南京呢?你还去不去?”
雅媚攀了静漪的肩膀,说:“容我想一想的。不管我去还是不去,届时都会告诉你。你待我一片真心,我总是知道的。”
静漪半晌才说:“二嫂,或许带瑟瑟出去旅行一段时间也好。”
“好主意。我倒是想带瑟瑟去趟欧洲。从前读书的地方,我想带她去走一走。家父也有这个意思。也许偕同家母一道。家父家母总说女子尤其该多见见世面,我也十分赞同。”雅媚微笑,言谈间免不了有几分怅然。“可惜不能与你同行——我设想或许有朝一日,你我能一同游历一番,该多好啊!回北平后,我就去探望程伯母和帔姨。有什么要带的话,尽管告诉我,我都替你转达。”
静漪点点头。
“我走后,你在这里,处处小心些。”雅媚提醒静漪。
第182章 一舒一卷的画 (八)
她望着东边廊下的陶骏夫妇,“其实也没什么,你也是大宅门儿里出来的,有什么不知道的……不过家务事,男人自然不方便插手。老七纵有心也帮不了你的,全靠你自己。”
静漪笑笑。
雅媚是有话没有说尽,她也不想知道那么多。眼下只是看着雅媚刚刚度过一道小小的关口,她已经心惊。往后有多少关口她还不能预计,但她其实也没什么好怕的……
……
不久陶驷启程赴任,绕道先送雅媚母女回北平探亲。他们走后,陶宅都颇为安宁。过了惊蛰,天气更一日暖似一日,眼看着宅内次第花开,春光更一日胜似一日。
静漪这日在房中百无聊赖,竟拿出大姐之畋送她的毛线编织法来研究。只是女红上她素来有限,这毛线编织法研究了有些日子,连一旁看着的秋薇都学会了,她还是没法上手。
“七嫂,你真的是读过医科的高材生么?可真够……”这日尔宜来,看了有半晌,终于没办法忍受,夺了书扔到一边,拖着静漪去马厩。“陪我去看看小灰。”
尔宜给那匹小马取名小灰。
静漪从除夕夜和陶骧一起救了那匹小马,之后还没有去过马厩。小灰马的名字起得颇敷衍了事,长得却很有精神。这个引起玛丽女王难产的家伙,先天就比别的小马要大一圈儿。二十天过去了,在玛丽充足的奶水和马夫们悉心照料下,越来越壮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