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重回千禧:开局就劝爸妈买房 第1o7节(2 / 3)

制定了看似完美的协作流程,但现实的骨感远超想象。

苏晓和孙薇在美国的理工学院,立刻被淹没在繁重的课程、无尽的实验报告和苛刻的导师项目中。

化学工程的深度远超本科阶段,她常常在实验室熬到深夜,回到宿舍已是筋疲力尽。

与国内有12-13小时的时差,固定的每周团队视频会议,对她们而言常常是在凌晨时分,有时顶着困意参加,脑子却像一团浆糊。

有时因为实验关键时刻,不得不临时请假,供应链和生产协调的事务,隔着太平洋,沟通成本倍增。

一次因为代工厂原料批次的一个微小波动,需要她们反复邮件、越洋电话沟通确认,耗费了巨大的精力,差点耽误了一次重要的生产排期。

赵琳在瑞士,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以其极高的学术标准和严谨的学风闻名,她沉浸在微生物科学的微观世界里,孜孜不倦,但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智力挑战。

远程指导研发助理小王,时差6小时相对友好,但实验细节的传达,仅靠文字和偶尔的视频,总有力所不逮之感。

一次,小王在处理一个稳定性测试数据时,理解稍有偏差,导致整个实验周期延误了一周。

赵琳在视频会议里,虽然语气依旧平静,但紧蹙的眉头显示了她内心的焦灼。

她开始制作极其详尽的标准化操作流程和数据分析模板,几乎到了事无巨细的程度,以确保信息的绝对准确。

陈欣在英国商学院的日子则相对“丰富多彩”一些。

课程压力不小,但更多的是案例讨论、小组项目和社交活动。

她如鱼得水,疯狂吸收着全球化的营销知识和品牌管理案例。

然而,将理论应用于“403”的实践,同样遇到阻碍,她根据市场趋势提出的一个社交媒体营销新方案,因为与国内团队的理解和执行节奏有偏差,效果大打折扣。

时差8小时,让她与国内团队的在线沟通往往在她这边的下午或晚上,有时正参加着有趣的派对或讲座,却不得不找个安静角落处理工作群里的紧急事务,让她颇感分裂。

困难是真实的,疲惫也是真实的,深夜独自在异国他乡,对着电脑处理国内工作时的孤独感,也时常侵袭着每个人。

但是,她们谁也没有退缩。

“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这似乎成了她们之间不言而喻的默契。

苏晓调整了自己的时间管理,将一些非核心的决策权更多下放给周韵,自己则更聚焦于战略方向和关键节点的把控。

她利用学校先进的模拟软件,开始尝试优化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将学术与实践结合。

赵琳在与小王的沟通中,逐渐摸索出更有效的远程指导方法,不仅教他“怎么做”,更解释“为什么这么做”。

培养他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她甚至将研究中接触到的一种新型环保包装材料,纳入了“403”未来的备选方案库。

陈欣则发挥她的沟通优势,主动与周韵建立了更密切的私人联系,不仅谈工作,也分享生活,增进理解和信任。

她将自己的营销方案拆解得更加细致,提供更多的参考案例和执行范例,确保国内团队能够准确理解她的意图。

她还利用在英国的机会,积极参加美妆展会,结识了一些小众原料商和设计工作室,为“403”的未来储备资源。

磨合期在磕磕绊绊中度过,团队的韧性在挑战中得到锤炼。

大约半年后,国内的团队在周韵的带领下愈发成熟,远程协作的流程也越来越顺畅。

公司运营逐渐步入正轨,现有产品线销售稳定,甚至因为孙薇策划的几个成功的线上营销活动,销量还有了小幅提升。

她们甚至通过远程协作,成功推出了一款限量版的联名面膜,市场反响不错。

“403实验室”这艘小船,终于扛过了最初的风浪,在核心船员远程操控下,开始在大洋彼岸稳步航行。

在美国的校园里,苏晓和孙薇因为同在一个学校,交流自然比其他两人更为密切。

她们合租了一套学校附近的公寓,既是战友,又是室友。

孙薇的性格,无论在哪里都是人群中的焦点,在这个国际化的环境中,她自信、开朗、善于交际的特质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

她很快成为了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的活跃分子,在各种派对和社交活动中游刃有余。

然而最近,这位一向在感情上抱着“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态度的孙大小姐,却似乎遇到了一点“小麻烦”。

第178章 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这个“麻烦”来自一个名叫卢卡斯·李的混血学弟。卢卡斯父亲是德裔美国人,母亲是新加坡华人,比孙薇小两岁,在读市场营销。

他有着深邃的眼眸和阳光般灿烂的笑容,身材挺拔,是学校篮球队的替补后卫。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