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这代表着ken对他的认可,也代表着自己在这里有了更多的机会。
他跟着ken走进办公室。
ken的办公室布置得简洁而实用,墙上挂着一些坦桑尼亚的风景画,书架上摆放着几本关于税务的书籍。
孔子骞注意到,ken的办公桌上堆满了文件,显然他是个忙碌的人。
进入办公室后,ken没有急着说什么,而是问孔子骞咖啡还是茶。
不过还没等孔子骞回答,ken却自顾自地拿起茶具泡起了茶。
作为一个八闽人,孔子骞是懂茶道的,至少比卿云这便宜牢大还懂。
不得不说,ken泡茶的手法很是纯熟。
他先用开水将茶具烫了一遍,然后小心翼翼地放入适量的茶叶,接着缓缓地倒入开水,茶香瞬间弥漫在整个办公室。
ken定点低斟注水后便是行云流水的关公巡城,茶汤在茶杯中均匀地旋转,最后轻轻倒入公道杯中。
这一幕让孔子骞有些目瞪口呆,他完全没想到 ken会有这么精湛的茶艺功夫。
ken一边操弄着茶具,一边说道,“在坦桑尼亚,喝茶是招待贵客的。”
孔子骞连忙说着不敢当。
ken笑了笑,说,“復旦大学是我的母校,我是经济系73级的,华亭是我的第二故乡,家乡来人又是同一专业的学弟,自然是贵客。”
两人顺势说起復旦大学的见闻,ken连连问着几个老教授的近况。
他关心地问起张教授的身体状况,还提到当年张教授对他的悉心教导。
孔子骞告诉他,张教授现在依然精神矍铄,还在为学校的教育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当然更多的是ken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他回忆起在復旦大学的点点滴滴,从初入校园的青涩到毕业时的成熟,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故事。
望着ken脸上那抹追忆的神情,孔子骞自然地当起了捧哏,不时地插上几句,让ken的回忆更加生动。
至于有没有“遥记当年春衫薄”的剧情,孔子骞也不得而知,但他能感受到ken对那段时光的深深眷恋。
说起卿云楼的重建,ken兴致更高了,他详细地询问了重建的进展和规划。
孔子骞告诉他,卿云楼的重建工作正在顺利进行,预计不久后就能完工。
ken说当年他就是住在那里的,对那里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感情。
孔子骞顺势说起了自家便宜牢大卿云创立了炎黄集团,正准备在非洲大展拳脚。
ken闻言笑了笑,说自己还是知道炎黄集团的,对小卿总这种少年英豪也是很佩服的。
……
第103章 孔子骞:还有谁!
话到了这里,也就顺势拐到了正题上。
孔子骞抓住机会说道,“学长,华唯面向贵国的双优项目,是在经过贵我双方财政部批准的政府免税项目的目录中的。
按照两边财政、海关敲定的文件精神,专门用于该项目的应税服务和货物,不仅是互相免税,流通环节中也是可以免税的。
我承认,华唯确实签约的主体是华国母公司,但统包分送只是实现形式而已。
而且坦桑尼亚的税法……本身并没有对免税主体、金额、层级作出限制。
学长,我们在学校里都学过,法无禁止,即为合法。”
孔子骞望着ken的眼睛侃侃而谈,眼神中透露出一抹自信。
ken听着孔子骞的解释,神色不变,微微皱起了眉头,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沉默了片刻,然后他缓缓开口说道,“在这个交易链条中,我们已经在第一环对你们免税了。
来,你来给我一个理由,我们怎么可能给交易环节上所有链条都免税?
本质上,是你们把利润留存在了你们国内,这是在损害我们的利益。
流转税,你应该学过。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两个不同的课税环节,我们免掉了一头,另一头进行纳税环节管控也是国际惯例。
学弟,你需要有足够的理由来说服我。”
针对这个问题,孔子骞的大脑飞速运转。
他知道,ken的问题,实质上是在质疑华唯公司双优项目的多重架构模式。
他必须要在根本上打消他的顾虑,阐明双优项目的本质,并且换位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