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重燃2oo3 第948节(2 / 3)

说了一句‘倒也实在’。

本质也确实如此。

不找国家要免息贷款要补贴自掏腰包就把事给做了的企业家,是个好企业家。

不过话说到这里,姜上舟皱起了眉头,“为什么是dsp?你不觉得太小打小闹了?”

在他看来cpu中央处理器、gpu图形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芯片、fpga半定制电路、asic专用集成电路五大平台,虽然各有优缺点,但最没科技含量的便是dsp了。

因为它的作用,更像是一个组成器件,可以被其他任意一种平台给整合。

所以,在姜上舟看来,卿云首先对dsp下手,不能说这是错了,很是稳健,但不够高端大气上档次。

姜上舟的话,倒是把卿云给气笑了。

说起这个,他就不得感慨一声国人的火力不足恐惧症和始乱终弃的劣根性了。

在华国,任何好玩意儿只要研发了出来,从小甜甜变牛夫人的速度之快,让渣男都望尘莫及。

姜上舟这态度,不就是见华亭交大那边已经把dsp搞出来了,觉得不香了,希望他这边能做个新的更强更好的东西出来,最好又是遥遥领先的。

华国,从老祖宗起就开始这么认为,除了第一,其他的都是失败。

后世都在感慨,为什么当初国家对龙芯那么不上心的?

本质原因就是这个思想。

dsp这边77个人16个月就做出了世界领先水平的产品,而cpu那边龙芯的狗剩一号,只是相当于上世纪90年代初因特尔586的水平,自研架构的方舟一号嵌入式芯片更是连除法都不会计算,这特么的情何以堪?

当时在做cpu芯片的又不是只有龙芯一家,两只手都数不过来,龙芯能要到支持才是怪事。

而且,在当时社会环境下的思潮,还有一个对比便是,程进这边是一个海龟,而龙芯、方舟这边则是泰斗、专家、院士、大批土博,鲜活的事实就是证明了国内科研的不行,一时之间洋墨水越发精贵了起来。

……

卿云在心里叹了口气。

倒不能说姜上舟目光短浅,这样的无双国士战略眼光之深远,哪怕卿云是个重生者,也不敢在他面前嘚瑟的。

问题的根源是,半导体产业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制造业,其系统性和复杂程度,确实不是传统产业可以比拟的。

它在有其高度商业化一面的同时,还有其繁杂专业化的一面。

而恰好,只能说华国芯片之路命中该有一劫,遇上了程进这个可以写入世界半导体发展史的顶级老6。

所有人都被程进那不可思议的16个月‘奇迹’蒙蔽了双眼。

或者叫做搞得热血沸腾。

于是纷纷的都飘了。

姜上舟也不例外。

而他自己本身也推动了一个奇迹的诞生。

章汝京以397天的世界记录建厂速度,一举将华国的半导体制程与世界先进水平缩短了4代半,也让姜上舟这个风烛残年中格外珍惜时间的老人,认为程进的速度是完全可能的。

卿云摇了摇头,缓缓的开了口,“姜老,各种处理器架构平台各有千秋,关键是要用在合适的场合解决具体的特定需求才能发挥最大优势。”

他耸了耸肩膀,“我当然知道cpu的地位,但是……姜老,cpu在这几种芯片中,市场比例最低。”

姜上舟皱起了眉头,“但科技含量最重!小卿,别人以后说不给你用了,就不给你用了。”

卿云双手合十,食指在鼻梁上摩挲了几下,有点无奈了,“姜老,吃饭问题重要,还是科技问题重要?”

姜上舟的眉头更加紧锁了起来,这一瞬间,他甚至觉得自己好像看错人了。

他咬了咬牙,准备规劝规劝这个走上歧途的少年。

卿云摆了摆手,“姜老,我问你这个问题,并不是指我炎黄集团的吃饭问题,而是站在全国的范畴这么问的。”

姜上舟闻言,眉头松了松,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还状元?语文过关没?”

说罢,他撇了撇嘴,“当然是填饱肚子的问题更重要了。”

民以食为天,饭都吃不上了,还谈个屁的科研。

云帝闻言笑了,“要筑牢红线意识,更要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相结合的方式看待问题。”

作为一个水校的水文教授,自然是没有资格逃某些会的。

所以,卿云被灌输得又红又专。

见姜上舟的眼睛都眯了起来,心里还在臭屁的他赶紧说着,“所谓底线思维,就是认真计算风险,估算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也就是您刚刚说的‘如果别人以后不给我们用了’,我们应该怎么办?”

卿云顿了顿,而后认真的说着,“这种情况,我们首先要评估的是,我们国家的基本状况,人民的生存是否受到的影响?

姜老,注意,是生存,不是生活。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