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道今天搞这么一出,她就换个既没定国公又没齐丞相的日子过来了。
罗乐脑筋转得飞快,瞥见一旁气定神闲的韩尚书后,嘴角微微上翘道:“齐大人、国公爷,是长乐考虑不周,二位别吵了。”
她懊恼道:“三成还是四成,不都是七成?长乐非朝廷中人,不知是三成、四成,还是二成、五成比较好,然无论几成,长乐都希望这烧烤店能让开得众位大人放心,能开得让陛下满意,若因此让国公爷和齐大人怄气,让陛下左右为难,岂不是长乐的罪过……”
“而国公爷如此考虑,想来定是因为会担忧有人用此事做筏子攻讦陛下。”她眉尾都向上扬了起来,“我看,不如这样吧!就让吏部、刑部的两位尚书大人陪着户部的刘大人一道儿算算如何分成最能安抚人心,如此余下多少,再作为陛下的收益。若陛下可得收益多于四成,岂不皆大欢喜?”
忽然被罗乐提及的两位:……
罗乐这么提不是没有道理的。
若笼统分了三成、四成,皇帝和众大臣有没有赚到真不好说。
像她这样一细分,于皇帝而言,收益多了赚了钱财也不会落人口实,收益少了也是赚了名声。
皇帝细细品味了一下罗乐的意思,眼睛一亮,看向定国公道:“杨卿以为如何?”
定国公顺着罗乐给的台阶下来了,拱手道:“臣无异议。”
而一旁的齐丞相脸上的喜气已然不在,他深深吸了口气,睨了罗乐一眼,不语。
皇帝笑着嘱咐韩尚书等人一番后,高高兴兴对罗乐道:“今日你来得巧,他们正在商讨庆功宴一事,朕还想着要不要派人去官驿询问你的参与意愿。既然你人在这儿了,就直接告诉朕,要不要参与庆功宴吧!”
罗乐疑惑道:“庆功宴?”
旁边的礼部尚书适时对罗乐解释道:“陛下已与北蛮可汗达成共识,北伐大军不日回朝,齐大人正与我等商量庆功宴一事。”
罗乐朝皇帝行礼道:“如此幸事,长乐便厚着脸向陛下讨一席观礼位置了。”
皇帝直勾勾盯着罗乐,见她似乎没意识到什么,真的只是为大军回朝而高兴,笑道:“好、好、好,朕特许你南诏使团所有人都可入宫观礼。”
他笑着对齐丞相道:“平西公能平安一回来,朕这颗心总算能放心了,也不算愧对永固了!”
齐丞相笑着回了声是,而后瞥了眼定国公,意有所指道:“当年若能与北蛮达成协议,永固将军哪里会英年早逝?而陛下若还能手握平西军和定国军两柄无上宝剑,北蛮现在哪里敢对我大安叫嚣?”
听了这话,定国公大骇:“官家……”
皇帝抬手,止住了定国公的自辩。
他状作无意地看了罗乐一眼,见她茫然地听着他们的讨论,幽幽叹了口气:“平西公老了……”
齐丞相也跟着皇帝叹了口气:“可惜时冽将军有勇无谋,他掌管的京郊大营……哎,不提也罢。若时中将军还在,咱们又何惧北蛮虎视眈眈?”
他意味深长看了定国公一眼,笑道:“好在杨大人有个好孙子!”
他笑呵呵拍皇帝马屁道:“臣听说您那好外甥在战场上威风得很,北蛮这一回愿意谈和,跟他不无关系!那北蛮使者说了,只要杨小将军不再去东北,他们就勉强收个城池意思意思,不继续打了!”
第240章
齐丞相这话乍一听是在捧皇帝的外甥,罗乐细细品了一下,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
什么叫做勉强收个城池意思意思,不继续打了?
瞧这齐丞相的意思,他还挺得意?
罗乐心里犯嘀咕呢,就听皇帝仰天大笑好一会儿,才缓缓道:“哈哈哈……你说得不错,北蛮那些人确实是被诚之打怕了,若非有他在,这战事不知还要僵持多久。”
齐丞相笑着附和道:“待杨小将军回来,官家还得好好奖励他一番啊!”
他朝定国公拱手道:“如今兰敏公主也到了出阁的年纪,老夫在此先恭喜国公爷了。”
定国公没看齐丞相,脸色铁黑,垂着眸不知在想些什么。
而皇帝听齐丞相这么说,眼中闪过一丝意味不明的暗光,若非罗乐一直暗中留意皇帝,也不会察觉到他瞬间的不满。
罗乐不由得好奇皇帝在不满什么?
是不满齐丞相说的让定国公的孙子尚公主的话,还是不满定国公的态度?
皇帝顺着齐丞相的话问定国公道:“杨卿以为如何?”
定国公那张脸瞧着虽然不乐意,但还是道:“得官家做媒是他的福气,但凭官家做主。”
大概是没想到定国公没有反驳,齐丞相啧啧两声后,转移了话题。
之后没罗乐的事了,她本想早早回官驿,谁知在御书房门口被人拦住了:“郡主,请留步。”
罗乐认得出这是在御书房当差的小内侍,问道:“陛下有事吩咐我?”
小内侍道:“郡主果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