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弦好半晌才缓过来,朝郭京道:“麻烦郭大人前去回禀官家,大伙儿抽空南迁罢。我看也别去江南了,再往南走,有个叫崖山的地方,排好队,往海里跳了完事。”
郭京:“???”
第52章 流民
“长话短说罢,是这么个事,朝中各位大人,与太子殿下、官家正吵得热火朝天,毕竟你们辽国遗民太多了。
“金兵横扫燕云十六州,这三年里,又是百年不遇的大旱,引发了北方的饥荒,自开年后,陆陆续续南下的饥民,足有上百万数……
“你们回京路上,见着不曾?如今黄河两岸,关中四处,尽是你们的故国之人,殿下大仁大慈,没让边境军队杀光他们。结果就是南下流民越来越多,如今开封城外,已有五十万之数,新郑城外,也挤满了辽人。
“……官家说,得尽快将他们赶……送往陇右,找地方安置才是。我说不急不急,咱们驱魔司使,不曾是辽国太子少师么?兴许再等几日,萧大人有妙计,毕竟解铃仍需系铃人哪……我……”
郭京正絮絮叨叨。
“康王来了!康王来了!”门口两只石狮子又一起叫了起来。
“我得走了。”郭京识趣告辞了。
赵构到得驱魔司门外,项弦说:“放他进来。”
赵构:“你总算回来了!”
厅堂内,萧琨与项弦一脸麻木,连说话的力气都欠奉。
赵构道:“去了哪儿?怎么这般累?”
另一边,郭京离开时,潮生正在前院里给墙边的芍药花浇水,说:“郭大人,你还好罢?”
郭京点点头,似乎已忘了三个月前年节上发生的事,过来亲切地说:“小仙人,你好啊!”
潮生问:“开春后,身体没啥问题罢?”
潮生扣住郭京的脉门,为他把脉,被秦先生附体一次,郭京竟还能走能动,可见并未留下严重影响,倒是看得出神情有少许委顿,不似先前般走路带风。
“没什么事,”潮生说,“多吃点好的。”
“谢谢小仙人。”郭京道,“人在红尘中,身不由己哪。”
郭京叹了口气,仿佛有太多无奈、太多惆怅,虽是春季,他离开驱魔司时,身后却隐隐刮起秋风,无形中有股悲凉之意。
“明天带我进宫。”项弦朝赵构说。
“又要做什么?”赵构吓了一跳,上一次项弦进宫,与萧琨联手将万岁山近三成区域捣得乱七八糟,再上上次,则把皇帝气得哆嗦了近月。
“放心罢,”项弦说,“须得尽快解决,安顿外头的辽国流民。”
“是啊。”赵构道,“蔡相、李邦彦等大人都道上天有好生之德;李纲将军、聂山聂大人则坚持流民聚集易生变,须得将他们送走。”
萧琨自郭京来后,便沉默不语。
项弦清楚事关重大,便道:“明天我就前去面见官家。”
“你爹呢?”萧琨忽然问。
“开年那件事后,”赵构答道,“父皇便鲜少过问朝政,眼下俱是我大哥在处理政务,蔡相与太子少宰李邦彦为辅。”
项弦与萧琨对视,彼此都明白大宋的权力交替,已在这场风云变幻中和平发生,并未殃及百姓,乃是不幸中的万幸。赵佶终日贪图享乐,如今换其子赵桓掌权,想必民生多少会有改善。至于赵桓能不能坐稳帝位,就只能等待时间来印证了。
“你们呢?”赵构打量项弦与萧琨,见脸色严肃,显然碰上了头疼的事,他与萧琨并无交情,却很崇拜项弦,只希望能为哥哥分忧,说,“长安知府日前送来文书,你们在那儿降妖,可是一番苦战?后来又去西域了?”
萧琨驭龙归来,而西域的情报传到开封,快马加鞭也得近半月,是以京城并不知高昌回鹘发生了如此大事。项弦想了想,眼下虽千头万绪,一肚子火,却终究不能朝赵构表现出不耐烦,只得和颜悦色,将西域之行的趣事拣了些与赵构说来,又拣出少许宝石,与他当礼物。
萧琨只坐立不安,脑子里嗡嗡地响。最后还是赵构主动辞别,与项弦约了明日进宫,其后到虹桥春市上把臂同游,这才告辞。
赵构离开时已是深夜,乌英纵过来撤席、烫酒。驱魔司内共有五个房间,乌英纵与潮生睡一间,牧青山睡一间,斛律光睡一间,已各自歇下了。
“怎么办?”萧琨终于道。
项弦:“老乌,今晚我们不喝酒,换一轮茶,你去照顾潮生罢。”
项弦相当头疼,没想到回来第一天,尚未休息,就要处理如此多的烦心事。
“高俅的事我去解决,”项弦说,“阿黄会将传讯的白隼救出来。”
他知道萧琨现在满脑子只想捅了高俅,或是把这太尉送去给天魔吃了算数。
“那又是什么?”萧琨注意到案上有一封信。
“郭京留的,”项弦拆开看了眼,说,“派给驱魔司的活儿,天下大旱,江东至两湖一带,有百姓见古妖‘旱魃’出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