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提心吊胆,影响了参赛的状态。”沈砚想了想,还是摇摇头:“再说芝姐儿肯定会参加的,毕竟头名有一千贯的奖金。”
一千贯,便是对他和陶应策而言都不算少,更别说林芝一家还惦记着盘下谢大羊肉馆的铺子。
那一千贯,简直是量身定做的鱼饵,哪怕后头藏着鱼钩,林芝一家也没法拒绝。
“况且,芝姐儿有能力拿到头名。”沈砚垂眸看着脚上踩着的鞋子,嘴角微微上扬:“至于汤厨原本可能设下的绊子,现在他人都被抓了,问题不也解决大半了么?剩下那点,我先扫尾就是。”
第84章
等把陶应策订的六十五份餐食打包好,目送林森和宋娇娘推车送去以后,林芝方
才在堂屋桌前坐下,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暗暗琢磨起新人新年会预热时要用的吃食。
预热活动要连办五日,地点就定在冬至时看大象表演的御街。
那地儿本就人来人往,甚是热闹,加上活动吸引的客流,想来到时候的人流量定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参与者不仅有本届的选手,还有往届的佼佼者,说白了,这就是给各家铺子的一次福利,一次露脸机会。
林芝一家去饮食行了解情况时,从管事口中得知,选手可自选菜品摆摊,借着巨大流量展示自家手艺,运气好的话,单日销售额翻倍都有可能。
饮食行还建议,预热最好用铺里的热卖品,好让食客先熟悉口味,只是有条规矩得记牢:预热用的菜品,不能再拿去参加后续比赛。
林芝一家起初都觉得自家的招牌烧鹅最是合适,可转念一想,烧鹅得使用窑炉烤制。虽说能用铁炉替代,但烤出来的时间、速度还有味道,定是要打折扣的。
再者,林芝也不想让人觉得自家就只会做烧鹅,琢磨来琢磨去,终究是放弃了这个念头。
更让她犯难的是,脑子里的想法太多,反倒没了头绪。
好在她没纠结太久,又找相熟的店家问了问往年预热的情况,到今日已有了大概的想法。
这道菜品又要快手,又要卖得好,而且最好后续食客寻上门来购买,也能又快又好的制作出来。
这道菜品需要简单,最好是能提前腌制准备的,只要把最后翻拌炒制等工作交由专人负责。
这里的专人可以是林森,亦可以是后续招聘的帮工,总归林芝需要做的是一种半成品。
还有冬日的街市寒风刺骨,这样东西得捧在手心里都热乎乎!
另外时下没有纸杯,也不太可能备上那么多的碗盏供人使用,所以汤类也被排除在外。
林芝遗憾地划掉类似鱼丸汤等物,很快敲定了自己的目标:炸鸡柳,当然炸鸡腿炸鸡翅乃至炸鸡架也行。
顿了顿,林芝把炸鸡架给划掉了。
眼下鸡架的价格并不便宜,富贵人家多用整鸡炖汤,而贫苦人家也懂用鸡骨熬出鲜美的汤头,除非是自家用留下的,否则去市井买时鸡架反倒成了‘不上不下’的物件,价格不低,还得费功夫处理。
想法确定,开始施行。
不过在做炸物以前,林芝先得准备面包糠。
等林森和宋娇娘送完餐食回来,一进门便瞧见围着围裙,正在案板上使劲揉面的林芝,还有盆里堆放着的几个面团。
“芝姐儿,你咋在揉面?”
“我要做点东西试试。”林芝头也没抬,手上麻利地揉好一个面团,搁到干净的盆里静待发酵。
“莫非是要做上回的豆沙小面包吗?”宋娇娘对上回的小面包记忆尤深,香香甜甜软乎乎,一口一个老好吃了:“那面包好吃是好吃,可也得用窑炉烤制啊?咱们不是说不能用窑炉吗?”
“不是做面包。”林芝停下动作,简单解释了几句,可夫妻俩听得云里雾里,只大概了解这面包也是配料?配菜?
两个多时辰后,窑炉里飘出阵阵麦香,林芝戴着厚布手套,将烤得金黄的面包取出来。她把面包切成小块,再切成细丁,平铺在在竹筛里,用绳子把竹筛高高挂在屋檐下,既能让自然风把面包吹干,又能防止麦香吸引来某些小动物。
等到第二日午餐营业时间结束以后,林芝才把风干了大半天的面包干取下。
因着时间还不够充足,所以面包干还有一定水分,故而林芝又将其放入窑炉,稍稍烘烤片刻。
原本米白色的面包干,渐渐变成了浅黄,水分被彻底烘干,麦香味也更浓了。
她把烘好的面包干倒进石臼里,双手握着石杵轻轻用力,将面包干碾碎,又细细筛了两遍,筛出来的粉末细腻蓬松,正是最基础的面包糠。
面包糠备好,林芝终于开始准备主料。她先从柜子里取出肉挂、良姜、白芷、草果这些香料,一股脑倒进碾槽里,双手握着碾轮来回滚动,把香料碾成细粉,又过了一遍细筛,直至粉末细得几乎能随风飘起。
紧接着,她将刚刚做好香料粉和糖、盐、鸡粉、胡椒粉混在一起,用筷子顺时针搅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