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明第一贪官 第216节(1 / 2)

“回来了,都不叫一声爷爷奶奶再走吗?”

老爷子面容严肃道。

老爷子话音一落,就看向坐在轮椅上的老妇人道:“说来也奇怪,昨天推你奶奶去逛街,她就说你要回来,她要给你买糖葫芦。”

“还当小时候呢!”

也就在此刻,老妇人拿出糖葫芦,眼神空洞道:“吃,我乖孙儿喜欢吃。”

终于,不想哭的刘将军再也忍不住了。

他果断跪下,在以头抢地的那一刻,终究是哭得像个孩子一样。

他跪着抱住奶奶那早已没了知觉的腿道:“好,孙儿吃,孙儿喜欢吃。”

老爷子的眼里,他的老伴儿终于笑了。

终于在喂已过而立之年的大孙吃下一颗糖葫芦之时,露出了痴呆之后难得的笑容。

“明天走啊!”

老妇人笑着说道。

“不,我今晚走,马上就走!”

老妇人依旧只是笑着说道:“明天走啊!”

刘将军强忍眼泪道:“不,我今晚走,马上就走!”

“等我回来!”

“一定要等我回来,听到没有?”

刘将军朝着奶奶的耳朵,近乎于时候道。

他是在请求,也是在要求,更是在强求!

老爷子长叹一口气之后,只是安抚他的老伴儿道:“你乖孙儿去贼,要不了多久就回来了。”

却在此时,早已痴呆的老妇人,突然就不眼神空洞,不目光呆滞了。

甚至她看着老爷子的眼睛,还有了那么点‘记仇’的意思:“我的儿子跟你一起去杀贼,你也说要不了多久就回来。”

“可最后,只有你一个人回来,还身上到处是疤?”

说完这些话之后,老妇人立马就又变成了痴呆的模样。

老爷子听到这话后,也瞬间就红了眼睛。

是啊!

至正二十七年,他带着儿子加入徐达的北伐大军,可回来的却只有他自己,还一身的伤。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他的老伴儿就变成了现在这样。

洪武三年,他的孙子又因为这份战功,成为了雁门驻军的将领!

片刻之后,老爷子为刘将军戴好头盔,就目送他牵着马走了。

可也在这个时候,

穿着一身红衣,还朱红点唇的芸娘,却来迟了一步。

她看着渐行渐远的将军与战马,含泪带笑道:“到时候我去城门口接你,我会内穿白衣,外套红袍。”

“但你的妻子芸娘,只希望可以不脱红袍!”

第216章:叶大人说朱元璋懂个屁还没法生气,黑夜寒风中明亮温暖的归途!

寅时,又名平旦,是太阳停留在地平线上的意思。

寅时过半,也称黎明,是日与夜的交替之际。

但在这有山地有平川盆地又有草原的边塞之地,依旧是夜幕仍在之时。

好在边塞之地的夜空,有着格外明亮的圆月,以及璀璨的满天繁星。

也正是因为这样夜空,才让走在归营路上的雁门关常备守军将士,不至于看不清道路。

可这时候的边塞之地,却有着足以淹没半身的浓雾。

不说伸手不见五指,但也能见度不足十步!

一身戎装的将士们,或独自步行,或牵着披着马甲的战马,行走在这犹如仙境的归营道路上。

终于,先后离家的他们,在三条通往各自营地的县城大道上汇合了。

县城之内,

通往雁门关中门以及东西二门的三条大道两边,早已站满了身着红衣,手提红灯笼的女人们。

与此同时,两边的民房以及商铺,也都不约而同的点亮了自家的灯,真就是有多少灯就点多少灯。

他们之所以这么做,只是为了那通过窗户照出去的灯光,可以完全照亮将士们的归营之路。

没有人事先通知,也没有人事先安排。

只是因为这个时代的雁门‘军嫂’们,有的就家住大道边上,她们在送完自己的丈夫之后,也就顺便举个灯笼,为其他的将士照明了。

很快,通往三门的三条大道边上,就有了许多身穿红衣,提着红灯笼的女人。

而大道两边点亮自家灯火的民房和商铺也是如此,一家点亮,紧接着就是十家点亮,直至全部点亮。

在这依旧夜深人静之时,将士们走在这灯火通明的归营大道上,只觉得这不仅照亮了他们前进的路,还温暖了他们的心。

寒冷的边塞之夜,寒冷的呼啸夜风,寒冷如冰的身上甲胄,在这些家乡父老送来的光明面前,根本就不算个事。

没有感谢,没有左右拱手行礼,没有只言片语的交流,只有目视前方,只有默默前行!

只有一颗为了保护身后的万家灯火,为了保护身后的父老乡亲,为了保护自己的妻儿老小,血战致死的决心!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