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觉得,这是应该是个巧合。但是小赵不相信,这么多年都坚定地认为,是狐仙害死了她女儿。”
这倒是个全新的故事模型。
唐砚青在笔记本上写下“萌萌的死”,轻轻画了一个问号。
去停车场的路上,陆小葵开始有感而发。
“我早就知道,那个狐仙娘娘,肯定不是什么好人!她是狐狸变的妖怪,又不是真的神仙,怎么可能跟个活菩萨似的,天天救人!”
唐砚青没接话。
“师姐,你在想什么呀?”陆小葵问。
“没什么,在打瞌睡。”唐砚青已读乱回。
虽然她不该这样想,但听完赵阿姨的故事,她心里多少释然了几分。
唐砚青其实并不喜欢大多数故事里,那个有求必应,完美无瑕的狐仙娘娘。毕竟不完美,才是人间的常态。
是神明也好,妖怪也罢,总不能对谁都千依百顺,倾囊相助。那该有多辛苦。
也许,唐砚青自己并不愿意承认,在她内心深处,早已将狐仙娘娘那些虚无缥缈的传说,和某人的模样完全重叠在一起。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脑中灵光一闪,唐砚青突然想起来,有一个地方,应该能查到柳烬的病情。
第9章 真相和河边的吻。
唐砚青把陆小葵送到地铁站。“现在没有雨夜杀手了,你自己回去吧。”
“你呢,你要去哪儿?”陆小葵问。
“……回家。”
轰鸣的引擎,带唐砚青横穿初夏。
她在书房找了快一个小时,终于从某行书架的角落里,翻到了她想找的病历。
泛黄封面上,排列着几行整齐娟秀的钢笔字。爷爷的字。
病历记录
患者姓名:柳烬
初诊日期:1992年10月23日
主诉:胸闷气短,四肢厥冷,偶发短暂晕厥。
脉象:寸关尺三部沉涩,重按则散,轻取似游丝。
舌诊:舌质淡白,苔薄,津液凝滞。
用药:附子12g,桂枝9g,艾灸神阙、关元。
附注:建议颅脑ct排查垂体瘤,患者拒绝。
复诊记录:1993年1月11日
症状:脉象沉涩加剧,突发呕血。
处置:急刺内关、膻中,煎服三七粉、炮姜炭。
转归:呕血止,脉复沉涩,面白如纸,但自称无碍。
附注:气散如烟,复聚如常。有悖医理。
看来,爷爷也有过跟她一样的困惑。
唐砚青又往后翻了十几页。
柳烬不时来医馆看病拿药,和唐砚青记忆中一致。根据爷爷的记录,柳烬每次病症大都相似,只是间隔的时间越来越短。
直到最后一页。
……1999年9月5日
事件:昏迷半日,体温降低,呼吸浅缓,四肢僵冷。
发现:心口微温,十指甲床泛青紫,然半日自醒后,甲床青紫尽消。
结论:气血骤竭而自复。嘱其静养,忌劳神。
再往后,所有的病历都被齐根撕走。
唐砚青找来支铅笔,在封底的牛皮纸上薄涂一层,直到纸面浮现出断断续续的字迹。
……2015年8月19日
症状:……脉散……
医嘱:停附子……寒毒不可愈,此症并非人力可挽……
附注:……
爷爷在这里写下很多字,又一次次涂掉。
最后只留下一句。
——“非生非死,非病非健。亦非人……且作常人治之。”
唐砚青的心跳有一瞬间的停滞。原来爷爷早就知道真相。
但下一秒,她的心脏又稳稳落回胸腔。
这件事的确无法用她从小到大习以为常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来解释。
但柳烬就是柳烬,是人非人,又有什么要紧。
唐砚青将病历放回书架,起身出门。
摩托车骑到槐树巷时,天色初暗。
唐砚青第一次觉得,这客栈多了几分诡谲的氛围。
古色古香的小院,檐下挂着几盏朱红灯笼,每一次随风轻晃,也摇动着她的影子。倒真像故事中那些晨雾迷离的时分,会遇见狐仙娘娘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