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穿成吕雉心尖崽 第154节(2 / 3)

的。”

郦商沉默了下去。

那都是从前了,高皇帝还在,他和几个老兄弟们都在比谁打天下的军功多,打打闹闹,谁也不服谁。时间过的真快!

他望望不远处高耸却破败的城墙,低声道:“太后还是给我们留了生路。她所说的功臣死后魂归高庙,牌位永世祭享……”

说到这里,他的呼吸急促了一瞬:“你难道就不在意?”

灌婴摇头:“怎么会不在意。”

他已经做了错事,难不成要子孙一辈子为他蒙羞。他顺着郦商的眼神,望向笼罩在迷雾之中的辽东,苍老眼神逐渐化为了锐利。

他是老了,可心还没老。

就让天下人看看吧,开国功臣颍阴侯的本事如何,他灌婴,终有回到长安,陪葬长陵,与先帝团聚的一日!

他从怀中掏出一张旧舆图,铺在木板上,用手划过一块块土人聚集的地方:“这是襄侯塞给我的。从前他攻燕,班师回朝得匆忙,便来不及处置……”

过了片刻感叹:“指南针,真是神器啊。前几日荒郊密林,大军差些迷了路,幸而有如此宝物。”

撇去复杂情感,以梁王之身继位的陛下,年纪虽小,实则比惠王合适太多。

郦商点了点头,此行离开,他们不仅带了家资僮仆,还有少府资助的农耕用具,数车良种。季布的军队里,更有熟识水性的楼船将军,他们前往长安复命后,便要来回两地。

陛下叫人传话:“若能将辽东变作千里沃土,来往船只络绎不绝,朕便恕你们无罪。”

还有一句,“传闻东海有巨鱼,遮天蔽日,能喷水柱,朕还没见过呢。”

……

辽东郡风云骤起,向来被遗忘的苦寒之地,成为远在长安的天子太后虎视眈眈的一块肉。

而当地土人尚且不知大祸临头。

等蓄势待发的燕军入郡,与季布大军汇合一处,他们木棍木箭难敌刀枪,赤身肉体难敌盔甲,一小半逃入山林,余下大部分都被俘虏,从此,辽东归于大汉真正的掌控之下。

燕王刘建很高兴,听陛下的话准没错!

代郎中令季布也很高兴,他得以实现军功,如愿封侯了!

不久之后,代王刘恒来了封信,说他隐约听说八弟手里有个锦囊,是离京的时候陛下赠的。

代王委婉请求,陛下能否也赠他一个?

刘越:“……”

代地养牛养得风生水起,要什么锦囊。

陛下小手一挥,回信:“心平气和,不骄不醋,关爱贫苦兄弟,从你我做起。”

第168章

先不提代王刘恒收到信的反应, 两日后,众臣齐聚未央宫宣室殿,商议派遣使团出使匈奴。

自从韩彭复生、新帝登基, 长安的大事一桩桩一件件应接不暇, 匈奴这个横亘在汉朝边境最大的威胁就如隐身了似的, 大臣们等闲想不起来。

不过这也只是句玩笑话, 对战白羊、楼烦的那场大胜还历历在目呢, 他们如何也不会忘记。

眼见陛下根基渐稳, 以丞相为首的文臣思虑再三, 觉得是时候出使匈奴,递交新的国书了。

先帝时结下的盟约必不可能贸然撕破, 但大汉的态度, 定然会比昔日强硬几分, 他们仰仗的不仅仅是增强的军事力量,还因为匈奴的冒顿单于病重了。

这也正是刘越登基日久, 匈奴却没什么动静的缘故,放在从前, 匈奴怎会放过大汉政权交接、朝廷动荡的机会?必然会蠢蠢欲动, 想着占些便宜, 能小规模地劫掠更好。

听说冒顿病得不轻, 接替父亲处理事物的左贤王为遏制消息, 还废了好大一番功夫。只是终究没有遏制住——相当于定海神针的冒顿对匈奴来说太过重要,病重一事怎么也瞒不了,叫整个草原都有了骚动, 消息飘飘洒洒传到边境,最后传到了大汉君臣的耳朵里。

由太后吕雉主持,臣子们讨论了很久, 觉得这是陛下登基后的第一场出使,不能等闲视之。

递交国书是其一,观察日后的大单于、当下的左贤王稽粥的行事作风,是其二。听说稽粥是肖似其父的一匹狼,与从前来过长安的二王子稽庾一点都不一样,同样是对汉的一大威胁!

最后定下外交部门的二把手——典客卿陆贾作为正使,与典客衙署的官吏,长乐宫的谒者一道,组成几十人的使团,由卫队护送至边境。

刘越默不作声在旁听着,圆脸罕见地有些发愁,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

冒顿要死了?那他的头颅,岂不是不能亲手被他砍下了……

吕雉抿了抿茶,只觉入口微苦,喉头回甘。她逐渐喜欢上了这种饮品,转过头,温声问儿子:“皇帝觉得如何?”

“母后与众卿思虑周全。”刘越回过神来,答道,“不过,朕觉得使团里可以再塞一个人。”

谁?

众臣竖起了耳朵。

谁也不会把天子当做什么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