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柘景不得而知,看少年坐榻上转动一双流光溢彩的眼眸,也不打扰,绕过屏风,叫来吴来,“备膳。”
吴来:“是,陛下。”
吴来躬身退下,到殿外通传,一层层传下去,半祝香功夫才传至御膳房。
余南叶瞧完暖阁,抬头一看才发现房顶也不全是房梁,而是雕刻成栩栩欲生的虎首。
四角是镂空雕花,他只认得其中的海棠和兰花,却不知是何品种的兰花。
他指着头顶问:“阿景,这些是什么花?”
陆柘景抬头看去,目光落在余南叶手指的地方,一眼看出是什么,假意询问:“哪个?”
问话间,已站到余南叶身后,自然而然反扣少年手背,在他耳畔轻声问:“哪个?指给我看。”
热气扑过耳廓,鼻息间全是阿景的气息,混着暖阁里的熏香,教余南叶整个人晕乎乎的,后背下意识紧/贴宽阔胸膛。
陆柘景一手虚揽余南叶腰肢,“这是芍药花,那是山茶花,左边的是叶艺兰,右边的是色花春兰和惠兰。”
“后面三种都属于兰花,另外两种是其他小国发现进而进献的。”
不过后来那两个小国发生战乱,两年过去连连战败,百姓流离失所,两国不少百姓逃来南禹国,后在南禹国生活,算起来最早来的那批人已经和南禹百姓通/婚,生下后代子嗣,少数人去了更靠近他们的大越。
大越也接纳了他们,只不过他们被官员或富户买去做下人,从此成为奴籍。
这些陆柘景都没有告诉少年,只说了两种兰花的来历,余南叶这才知道原来除了大越,还有别的国家,他在南禹国生活的几个月,的确有许多不知道的地方。
如今来到都城,又身处皇宫,遇到的人自会比以前更多,他必须得多了解南禹国,才能开始新的种植。
先前不知道阿景身份,想着顶多是都城世家少爷,自己圈一块地,种地,然后请人耕地,但来了皇宫,应该没有能给他种地的地方。
算了,先不想了,说不定阿景知道哪儿可以种地,他收回思绪,目光落回阿景脸上,“那两个小国有进贡其他东西么?像一些种子。”
他看过杂记知道天底下有不少奇珍异花,他寻思着说不定能找到爹爹手札上记的一些作物,于是他在镇上买了本杂记,镇上书肆中杂记有限,等到了府城他想着到书肆买几本。
跟阿景说了后,阿景让周大哥去书肆买回不少杂记,后来到了通州府知道阿景身份后,他想再买杂记,阿景便说宫里有藏书阁,其内经卷古籍游记不计其数。
这些游记由各地官员收罗,誊抄后送来原籍,再由翰林院修撰、编修整理,再交由院士过目,最后收纳藏书阁。
可以说藏书阁里没有话本,其他的都有,想到余南叶之前看了不少话本,陆柘景寻思着让人搜罗些话本进去。
吴来站在屏风后,恭敬道:“陛下,膳已备齐。”
“传膳吧。”陆柘景回答。
余南叶骤然听到陌生声音吓了跳,和阿景拉开距离,陆柘景也不气恼,牵着余南叶绕过屏风。
吴来听见动静,立马垂首,目视脚尖,不敢东张西望。
倒是余南叶第一次看到传说中的公公,多看了两眼,除了面白无须,样貌身形与其他男子无疑。
果然谣言不可信。
市井谣言说太监们没了那处,看起来比平常男子不易衰老。
如今看来果然谣言不可信。
陆柘景察觉到少年的视线,拉着余南叶坐在殿中紫檀镶金玉边的御案前坐下,他朝吴来点头,示意可以传膳,早在外等候的宫女太监们井然有序而入。
他们进入内殿目不斜视,视线丝毫不敢放在上首的陛下,和那位衣着普通,却能和陛下平起平坐少年身上。
其他宫人退下,一等太监和一等宫女留下布菜。
吴来也要留下来,往常他是站陛下身后,为陛下布菜的,但这会儿他刚要上前就被陛下一个手势制止。
吴来停在原地,只觉得陛下与从前大不相同。
余南叶看着一桌子的菜,甚至有些碗下面还有温盒,与各种碗具相似,余南叶能认出温盒的是陶瓷做的,却不知叫何名,看向阿景眼中带着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