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67章(2 / 2)

排骨对不对!”

冯氏早在门前等着她了,过来一把抱住,就捏了她小鼻尖。

“啧啧,瞧你这鼻子,一提起吃的,就成属小狗的了,闻得真够灵的!”冯氏笑开了花。

不一会儿,姜丰泽和萧兰衣也到了家,众人立马落座,对着满桌大快朵颐起来。

全家一边吃着,一边挑着汤汁多的排骨、剔过刺的鱼肉、和鸡腿鸡翅,都往小糯宝碗里放。

小糯宝守着小碗,眼看着它堆成小山,都不用自己伸手夹,美得眯起眼睛,活脱脱一个饕餮小团宠。

饭桌上,大伙闲聊了几句,问了丰景在国子监近来如何,又说起慈幼堂新到的人手麻利。

最后,就又说回庄上的事。

“你们是不知,咱庄上的人今个儿高兴,都想和咱家续一辈子的佃约呢。”姜丰虎神采奕奕。

李七巧听得疑惑,“虽说咱家仁义,但再怎么说干一辈子佃农,也都太憋屈了。不是说朝廷给了赏银吗,他们怎么不去买自己的地种?”

所谓佃户,不过是租东家的地种,一年累到头,一大半的收成却都得交租子。

国人有土地情怀,地不属于自己,终究没个安全,要再遇上恶些的东家,怎么克扣都是有的。

所以李七巧才不解呢。

姜丰虎憨憨摸头,“许是……因为咱家有个公主和伯爷,觉得跟着咱,能有大树可依?”

不过,这话一出,就被萧兰衣给否了。

萧兰衣摇头道,“其实不奇怪,二哥管的庄子在城西,城西的佃户多是外地来的,没有京城户籍,所以他们才不买地。”

冯氏停下筷子,“怎么,这买地也和户籍相干?”

萧家庄子多,萧兰衣什么都明白,他点头一说,大伙才知,原来户部有规,非京人士若无官职在身,买地必得交重地税。

那地税需是地价的三倍。

姜家人听罢,顿时咂舌。

“啥?竟这么多?寻常百姓哪买得起!”姜丰虎惊讶极了。

萧兰衣露出悲悯,“所以说啊,外乡人置地太不划算,他们得了赏银不如留着傍身,起码能随花随拿,好挡个三灾六难的。”

冯氏他们也没想到,原来外乡农户不易到这般地步。

“这重地税是个坑,也不能全怪户部,得从二十多年说起。”萧兰衣又接着讲。

“那时,南纪初行重商策,一群外地商贾富了腰包,就抢着来京城囤地,弄得京中百姓无地可种。”

“而囤地狗得了逞后,竟又商商勾结,串通一气涨粮价,让百姓们连吃饭都得看他们脸色。”

“所以,户部才不得不出策,就为了针对他们。”

只是,这一策令出后,虽是抑制了外地富商,但又便宜了京中豪绅。

“如今,京郊大部分土地,都归了高门贵户,和官员所有,又让他们成了“新蛀虫。”萧兰衣摇头叹道。

这些新蛀虫们虽不敢操控粮价,但为了掌握土地,地价也涨得极高。

本地百姓都难买得起,就更别说外地人了。

冯氏蹙着眉头,饭都吃不下,“这世道真是,不管出什么策令,可到头来,都改不了平头百姓最苦的事实!”

想想那些不易的百姓,姜家人不免更感慨,自家有多幸运。

从大柳村一穷户,到如今这京城新贵,这身份的巨大跨越,哪怕写进史书上,都足以让后人惊叹。

冯氏看了一圈孩子们,忍不住又要敲打,“别嫌娘嘴碎唠叨,有句话说得好,老天爷眼不瞎,会收回人认知之外的钱财和地位。”

“所以,要是咱一朝得意忘形,随随便便就翘了尾巴,不懂为日后打算,那么这富贵也长久不了。”

姜丰年立马点头,“放心吧娘,我们知分寸,绝不会糟蹋了现在的日子。”

“是啊娘,看我媳妇儿有了好日子,还不愿闲着,整天在水铺子忙活,手上都磨出茧子了,我们肯定不会忘本的。”姜丰虎憨憨笑,握住媳妇儿的手,不忘再撒把狗粮。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