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秦长公主 第129节(1 / 3)

他写下书信,安排完短期交接事务的人手,便乔装去了一趟刘邦的军营。

替自己招点能干活的下属,顺便去外边散散心,给自己放放假。

陈平此行颇为顺利,结交了不少踌躇满志,身负才华之人。

挖墙脚这个事情要想做得好,首先就得低调,不引起主人家的注意。陈平到达刘邦阵营时,前几天多是细心观察,不会轻易出手。通过他们的品行言论判断其家世,亲自把关,发现符合条件的人才,他才会亲自与之交谈,指点迷津。

众所周知,人才或多或少有点孤傲的品性,或者是不同常人的癖好,要对症下药,才更可能挖得到。

至于那些虽然有名,但是与刘邦达成利益共同体的萧何,张良等人,根本就不在陈平的考虑范围之内。首先不提这难度,就算能撬,他也不想要。毕竟,他是来给自己招下干活的下属的,不是来招添堵的对手的。

越是厉害的谋士,越是不甘屈于人下。他们恨不得主公眼中只有他们一个人。

陈平待在刘邦阵营的这段时间,偶尔也能听到东方战场的消息。虽然东部有三方势力轮流围攻项羽,将他戏耍得疲惫,但项羽只要稍微缓过神来,逐一破之,还是有机会解围的。

陈平意识到了影响项羽的那个关键人物——谋士范增。

此时的陈平正好与刚投奔刘邦阵营不久的叔孙通交谈。这是他遇见的儒家的人物,此前还在秦国做过官,陈平有很大的把握将此人撬回来帮忙做事。

叔孙通正与陈平诉说着自己的不易。

数次被君主轻视,才华不得施展,好不容易趁着项羽失利,他弃项羽投奔刘邦。可是刘邦很快也翻车了,他又被迫跟着逃难,日子过得那是苦不堪言。

如今的汉王在各位诸侯的帮衬之下,又能与项羽抗衡了,叔孙通自然是高兴的。可是汉王不喜欢儒生,总是忽视他。他每次求见汉王时,不得不穿着楚人的衣裳去讨好君主。

“我有一计,可助你得到汉王青睐。”

陈平笑眯眯地说道,“事成之后,叔孙兄要如何感谢我呢?”

叔孙通打量着陈平。

这位小兄弟虽然年轻,但以他识人的眼光,知晓对方绝非寻常人等。

“若得小兄弟相助,待我来日富贵,必会报答此等重恩!”叔孙通郑重地承诺。

陈平笑了。

很好,这正是他要的答案。

“你且附耳过来。”

【项羽手下不只有范增这个聪明的谋士,更有能给刘邦带来威胁的大将。有一位名为钟离昧的大将多次征战汉军,屡立功劳,刘邦恨他恨得牙痒痒。陈平的建议是使用离间计,以金钱收买对方士兵,大肆在楚军中散布流言,说是钟离昧等大将如此神武却不能封王,早就对项羽心有不满,如今已然倒向了汉军,会和汉王一起联手灭了项王。

项羽如今被与刘邦合作的诸侯们来回溜着打,一拨人在北方挑衅,另一拨人在东方挑衅,而每当项羽气势汹汹地带着人去收拾时,对方就缩了回去,不与他正面对抗,再是勇猛的霸王在这种拉锯战下,都只能疲于奔命。

战事的不顺利,再加上听到大军里的流言,项羽对钟离昧心生戒备。

要知道,这些反抗他,与刘邦交好的诸侯,大多数都是没被他封王的人。虽然亚父说过这是谣言,让他不要太过放在心上,可他自己却始终无法释怀。

然而,范增也没有想到接下来事情会降临到他的头上。刘邦这时候商量着与项羽求和,因为怀疑钟离昧,项羽也暂时不想打,于是便派了使者去刘邦那里。

那位使者到了之后,刘邦故意派人热情地端上好酒好菜,然后临到头才假惺惺地说,哎呀,他还以为是亚父范增派来的人呢,没想到居然是霸王的使者。使者瞬间被汉军冷落,好酒好菜也被当场撤走,改成了粗茶淡饭。

使者经历过这般落差,这还得了?

别管项王交代的事情成不成,等他回去之后,先把这个状告了再说。

这一下,项羽又多了一个怀疑的人选。

刘邦对亚父的使者如此热情,难道亚父也要抛弃他,另投他人了吗?

项羽心里说不出的烦闷,而正巧此时范增又劝他赶紧速速拿下荥阳。

荥阳是刘邦的地盘,亚夫如此心急,莫不是已经提前和刘邦达成了协议,设了陷阱,意图置他于死地?

项羽向来心直口快,心里藏不住事情。这么想了,当即也就问出了口。

范增气得不行!

他这一路辅佐项羽可谓是尽心尽力,替对方排查各种潜在的威胁,并且劳心出谋划策。若是项羽一开始便听从他的意见,早早除掉刘邦,他们也不至于陷入被诸侯围攻的险境!如今倒好,战事不利,他还在费心给这个脑子不好使的霸王擦屁股,可他的献策竟然还惹了猜疑!

范增心都寒了。他当然是有脾气的,直接就和项羽说,既然君王猜忌他,那他就不干了,自请告老还乡。反正项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