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带孩子们回宾馆。”叶心妍握紧了手中的小灵通。
车辆在公路上缓慢地挪动着,叶心妍的心脏也在分秒流逝间蹦到了嗓子眼儿。她原本想嘱咐司机一句,“暂时不要跟林玉华院长汇报”。但想到这个责任她实在承担不起,还是咽了咽唾沫作罢。这一回,少不了要被林院长骂得狗血淋头了。
闷热的天气催着汗水从额头涌出,颜宁和袁良并肩从图书馆向公交车站走去。袁良的分班考试近在眼前,这段时间被颜宁天天监督着学习情况。颜振凤给他下了硬性规定:每周打篮球和踢足球等体育运动的时间,不得超过10个小时。如果袁良没有感兴趣的特长爱好班,那每天学习的时间必须保证满5个小时。
不过自从袁良在学校接触了微机课以来,他对微机产生了浓烈的兴趣,把dows系统用得那叫一个溜。颜振凤许诺如果袁良在入学分班考试中进入实验班,就送给他一台电脑作为奖励。眼下,这台电脑的诱惑比实验班的前途还要诱人。恐怕也正是这个奖励的缘故,袁良才得以在假期打起精神投入学习。
沿着南长河的河沿,两个男孩聊起了如何在“扫雷”游戏中尽可能避免踩到地雷。这时不远处阵阵焦急的呼救声传进耳畔,颜宁猛地转过身:“你听听,是不是有人在喊救命?”
隔着河沿两侧的粗壮树木和护栏隐隐望去,不远处的河里确实有两个小小的身影在奋力挣扎。落水点旁边就是一个台阶,想必是从台阶处失足落水掉下去的。
袁良看上去像是呆住了,急问怎么办。
“救人啊!”颜宁说着就把刚从图书馆借阅出来的书放在护栏边,两个男孩向落水点冲了过去。河水中是两个小女孩,袁良脱掉上衣交给颜宁后二话不说跳进了河中。
颜宁在路边焦急地看着,以准备随时下去支援。河沿上还插着“河道危险,请勿游泳”的牌子,但每年都听说有外校的同学失足落水。
“颜宁!搭把手!”水中的袁良拖着年纪更小些的一个女孩游到了河边,颜宁很顺利地把她拖上了岸。女孩看上去只有七八岁,此时因惊吓和失温瑟瑟发抖着。
不远处两道两侧的树木里,有一双眼睛正紧紧凝视着他们。伴随着相机的快门声,镜头对准袁良拖着河中另一位女孩吃力地游到了岸边。
河沿上,已经有过往的路人聚集而来。有大人托起了那个年龄稍大的女孩后,又合力帮着袁良游上岸。所有人都围在那两个落水儿童身边,几乎没人留意袁良全身湿漉漉地套上了上衣:“今天的事别跟姑姑说啊,要不她又以为我是因为贪玩才下河游泳的,那就完蛋了。”
“那你得保证今晚回去好好看书。”颜宁好不容易抓到了袁良的把柄。
“看看看,都说了我会努力考进实验班的。”袁良甩了甩头发上的水滴,和颜宁一溜烟儿地跑走了。
围观的路人询问起了两个落水女孩的家长,只见年纪稍小的那个女孩还因为惊吓发抖着,倒是年纪稍大的女孩缓过神来:“我叫吴霜,她叫回艳艳,我们是来北京参加夏令营的。”
接着,吴霜把她们今天是如何与福利院小朋友们走失的过程说了出来。从圆明园接受历史教育,到参观清华大学激励学习热情,再到国家图书馆感受知识氛围。毕竟是第一次来首都北京嘛,她们憧憬地看花了眼,从国图溜出来之后本想着在附近转转。南长河的水在阳光下波光粼粼的,她们迷迷糊糊地沿着台阶走了下去。先是回艳艳失足掉进了水里,吴霜原本想拉住她,却不承想也被她拖进了水中。
“我们来自福利院,没有家长。”吴霜平静地说着这句话,又从岸边的书包里掏出一张纸条:“但这是我们带队叶老师的号码,各位叔叔阿姨行行好替我们联系一下。”
已经有热心市民去给叶心妍打电话去了,直到一个戴着眼镜的男人拿着相机询问起来:“刚才救人的那个男孩去哪里了?”
这一问,围观的路人们才想起来这是场见义勇为。大家四下寻找,却已不见他们的踪影,纷纷懊恼刚刚只顾上关怀落水少女了。
打电话的市民们已经联系上了叶心妍,据说那位年轻女老师接到电话时是处于崩溃的状态,得知吴霜和回艳艳没有大碍后喜极而泣,正准备从清华大学往这里赶。
天色渐渐晚了,不少市民围观了好一会儿,要么想起了去培训班接孙子、要么准备回家吃晚饭。正义使然,却又放心不下把这两个初来首都的女孩扔在这里。就这么僵持着,那个戴着眼镜的男人自我介绍说他是报社的记者,名叫秦鑫。
像是怕路人们不信一样,秦鑫出示了自己的记者证和名片。他今天本来休假,原想来下午来散散步,却不想见证了一场“做好事不留名”的见义勇为。秦鑫让路人们放心地回家忙去,他自己会陪着两个女孩原地等待带队老师的到来。
“哎呀,辛苦秦记者啦。”市民们纷纷松了一口气:“这种见义勇为,可得宣传宣传。”
“放心,职责所在。”秦鑫收起了记者证,微笑着说。
清晨的阳光笼罩着这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