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4o4章(1 / 2)

苏珏低头研墨,见砚中倒影里少年偷瞥过来的眼神,忽然惊觉永平十七年的批语竟成谶言。

腊月初八那夜雪下得急,李安甫捧着玉冠闯进苏珏居所。

十二旒明珠在烛火下流转,他献宝似的举到帝师面前:≈ot;礼部说天子衮冕要用东珠,可孤觉得这温润的白玉更衬先生……≈ot;

≈ot;陛下可知衮冕之重?≈ot;

苏珏后退半步,发梢扫过案头《长安政要》。

烛泪滴在他手背,烫得心口发紧:≈ot;非天地不可承,非山河不可载。≈ot;

李安甫固执地向前一步,冠上明珠撞得叮咚作响。

窗外北风卷着雪粒子扑打窗纸,他眼底泛起血丝:≈ot;那日先生在叔叔的灵前答应过的!你说会永远……≈ot;

话音被突如其来的战报打断。

苏珏展开染血的帛书时,李安甫看见他指节发白——就像那日扶自己登基时,先生攥着玉圭的力度。

李安甫忽然笑了,伸手拂去苏珏肩头落雪:≈ot;等先生凯旋,孤在紫宸殿备好庆功宴。≈ot;

五更鼓响,苏珏与一众兵将整装待发。

李安甫追到玄武门,将玉冠塞进他怀中。

守城卫兵看见年轻的天子赤足踏雪,帝师却策马疾驰而去,唯有漫天飞雪中传来玉佩击鞍的碎响。

又过了半月,苏珏果然凯旋,却在庆功宴后上奏请辞致仕。

一开始李安甫坚决不肯,但苏珏心意已决。

如今朝堂稳定,四夷收服,李安甫已经独当一面,他没什么可挂心的了。

拉扯了几日,李安甫终是同意了苏珏的上奏

苏珏要走的消息没瞒着,但他不爱这种送别排场,便下令不许人送。

马车在王城脚下慢慢行驶,木风驾车,穿着管家常服的沈爷在一旁候着,身后数名车骑跟随。

小苏元最是开心,他其实不喜欢这里。

苏珏掀起帘子看向外面,那高耸庄严的城墙依旧屹立,高高的墙围住了这里面的人,他们就被困在这高墙中演绎生死悲欢。

春秋变幻高墙犹在,只是物是人非,心境已变。

那个新元纪漂泊而来的灵魂在历经伤痛磨砺后还是站在了朝堂之首。

但苏珏不喜欢,他想要的,从来不是这些。

“酒带了吗?”他问道。

沈爷掀开帘子,“带了,带了十几种。”

苏珏点点头,他想了想,应是没落下什么事。

大周交给李安甫他很放心,只是临行前和他告别,陛下要哭不哭的,最后支支吾吾说他永远是他的老师。

苏珏知道李安甫其实在想什么,只是他觉得,两人止步于此,已经是最好的结果。

他门下的诸多栋梁都能独当一面了,未来该如何,他走一步算一步。

就连楚云轩他们,他也去上了柱香。

想来想去,苏珏觉得应是周全了。

马车的帘子忽然掀起来,一直游历的裴尚轩突然出现,然后一屁股坐在苏珏身边,眨巴眨巴眼睛,说,“就这么走了,不带上我?”

“为何要带你?”苏珏问。

“当然是蹭酒啊!”裴尚轩一脸的理所当然。

苏珏有意逗弄他,“我这里不养闲人,裴公子以后你就负责砍柴,愿不愿意?”

裴尚轩假意思索了一瞬,随后斩钉截铁“那也行。”

苏珏被裴尚轩逗笑,他伸出手指装作嫌弃的推开他的肩膀。

“还是油嘴滑舌。”

“公子,咱们要出城了啊!”

沈爷昂扬的声音响起。

苏珏又掀开了帘子,他们已经走出了高耸林立的城墙。

城门外,长长的土路一马平川,愿余生之路,尽是开阔坦途。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李安甫已经登基五年,在苏珏隐居后,他每年都会在四月来到临江的浮玉山上。

先生在这里过得很好,他自然也是高兴的。

却说苏珏回到浮玉山后,确实是身心舒畅,但时间的洪流无法抵挡,季大夫在第二年仙逝而去。

福婶到现在都念叨着,无人再和她在厨房里玩笑。

小苏元也越发沉稳,却还是缠着苏珏,裴尚轩依旧喜欢逗弄小苏元,浮玉山每日鸡飞狗跳,倒是热闹。

偶尔接到一些故人的书信,也都是令人愉悦的好消息。

曾经的苏门七子皆有功业建树,大周政治清明。

而从女子学堂里走出的那些女孩们也各有一番天地,有人悬壶济世,有人行侠仗义,有人教书育人,有人上下求索。

每当苏珏看到这些回信,都觉得心中暖意融融。

如今这个时节,山上长满了桃树,四月正是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