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全球通史 第45节(10 / 11)

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并同意缔约国之一如与他国交战,另一缔约国将保持中立。十分重要的是,这一条约不包含如果缔约国之一侵略他国就会使该条约无效的所谓的≈ot;例外条款≈ot;,而包含这种例外条款是苏联与其他国家缔结的互不侵犯条约的特点。也许这种省略与条约中的一个秘密议定书有关,这个议定书规定,如果发生≈ot;领土或政治上的重新安排≈ot;,立陶宛和波兰西部将属于德国的势力范围,而波兰其余地区连同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比萨拉比亚则属于苏联的势力范围。

希特勒因为他的东侧受到了保护,便认为他可放手出击了。8月25日,他命令军队于第二天早晨五点四十五分开始入侵波兰。这时,希特勒希望,失去苏联支持的西欧列强不会设法援助波兰。但是正相反,就在希特勒发布命令的同一天,英国政府的代表与波兰正式签订了联盟条约。与此同时,希特勒听说墨索里尼已决定不参战,至少暂时不参战。这两个挫折使希特勒确信,暂时的退却是必须的,8月25日晚,他取消了入侵命令。

这位纳粹领袖这时满怀希望地等待着外交上的另一个慕尼黑。在以后几天中,欧洲各国外交部纷纷提出了各种和解、调停和公民投票的建议,而紧急关头的这些努力没有一个产生实际的效果。其时,德国将军们正提醒希特勒,只要再过一个月,便是使我们无法在波兰平原上调动坦克的秋雨季节。因此,8月31日,≈ot;元首≈ot;发布了向波兰进军的最后命令。同时,他发表了相当有节制的十六点建议要求波兰政府考虑;这十六点建议是仅供记录在案用的。在建议送到华沙之前,希特勒就宣布它遭到了拒绝,他企图利用这一欺骗手法来证明这时已发生的对波兰的猛攻是有理的。1939年9月1日清晨,德国军队、坦克和飞机未经宣战就已全线越过波兰边界。9月3日,英国和法国都对德国宣战。墨索里尼尽管发表过有关轴心国≈ot;钢铁般条约≈ot;的演讲,但仍保持中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已开始。

第二十五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球性的影响

下一次世界大战将用石头打仗。

爱因斯坦

在与斯大林签订条约时,希特勒的目标是要在他消灭波兰期间确保苏联的中立。然后,他能调集部队进攻英国和法国,他的确也是这么做的。当时,他私下宣布:≈ot;让我们把这一条约看作是确保我们后方的东西吧。≈ot;至于苏联,这个国家也被列在他将来的牺牲者的名单上。≈ot;目前苏联并不危险≈ot;,他说道,≈ot;只有当我们在西欧的行动自由时,我们才能反对苏联。在以后的一、两年中,目前的局面将继续存在≈ot;。因此,希特勒从一开始就已制订出他的征服计划:首先是波兰,其次是西欧,最后才是苏联。他按照这一计划行事,并由此决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直到苏联和西欧变得十分强大,足以掌握主动权为止。

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是作为由东欧少数民族争端挑起的欧洲各国间的冲突开始的。在最初的两年中,诸战役只在欧洲战场上进行。然后,日本于1941年袭击了珍珠港,从而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变成了全球性的战争,正如美国1917年的参战改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一样。但此时,两次世界大战间的相似处已不存在。随着日本闪电般地占领整个东亚和东南亚,第二次世界大战包括的地区比前一次世界大战多得多。两次大战在所运用的战略和武器上也根本不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以战壕和机枪群为基础的防守证明优于进攻;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坦克和飞机为基础的进攻证明强于防守。这一点解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所特有的战线的极大的流动性。整个整个的国家乃至整块整块的大陆来回易主,这与1914年至1918年间西部战线流血的僵持局面形成了鲜明对照。

一、战争的欧洲阶段

对波兰的瓜分 在波兰,德国人第一次显示了其新式的≈ot;闪电战≈ot;的致命效力。首先,一批批俯冲轰炸机轰炸通讯线路,扩大恐怖气氛和混乱局面。然后,装甲师在敌人的防线上打开一个个缺口,深深地侵入后方,摧毁运输和通讯设施,将抵抗的部队切割成碎片。最后是较轻便的摩托化师和步兵师出击,必要时在飞机和大炮的援助下,≈ot;肃清≈ot;被打得七零八落的敌军。

不幸的波兰正好是一个适合这种战争的≈ot;机构≈ot;。这个国家差不多全是大平原区,几乎没有能阻挡坦克前进的自然障碍物。波兰军队已毫无希望地成为过时的了,它虽拥有12个用马匹、长筒靴和踢马剌装备起来的骑兵旅,但只有一个装甲旅。此外,波兰最高指挥部已将部队稀稀拉拉地分布在整个边界线上,妄想守卫全国的领土。德国装甲师几乎没费力就突破了选定的目标,切断了补给线,包围了波兰的步兵师,而德国空军轰炸目标时仅遇到了波兰小规模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