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奴隶也不行。
杨玉环的事情都过去这么多年了。却被李俶这么说,让李瑄很生气。
若非李隆基丧殡期间,李瑄必然会惩罚李俶。
李俶被怼得说不出话,他也畏惧李瑄的威势。
这并非他一个人的意思,而是皇子们的主意。
皇子们可太恨杨玉环了。
“先帝尸骨未寒,尔等身为子孙,当力尽孝道。我们是一家人,广平王不了解变法,姑且当你没说过这句话。”
“我也不会再拘禁你们,先帝大敛以后,尔等搬出兴庆宫,至长安各坊居住。望尔等谨守品德。我想像汉文帝、汉景帝一样宽松,但你们别忘了刘长、刘武的故事。”
李瑄严厉地向李俶说道,像训斥孙子一样。
按照辈分,李俶不过是他的远房侄子。
“退下吧!”
随后,李瑄挥手让李俶退下。
李俶羞怒,拱手而退。
李瑄没在意,继续埋头写文章。
现在国家内外皆被扫除,李隆基的子孙,即便有再大的才华,也只能做一富家子弟。
李俶将李瑄的话传到众皇子而中,他们更加惊惧。
跪在李隆基的棺椁前,眼泪大滴大滴地往下落。
使来拜见李隆基的官吏,都不禁感慨先帝的儿子太孝顺了。
文武官吏一个个按约进入兴庆宫,进行拜祭。
兴庆宫外,也有老人缅怀昔日,在勤政务本楼下拜礼。
李瑄包容,并没有令人驱赶。
人都美好的回忆。
开元初期中期,政治清明,受益的百姓太多了。
第七日,开始进行大祭。
李瑄领文武百官、王公贵族,观看祭祀礼仪后,将李隆基的棺椁密封好,停在跃龙殿中。
至此,李隆基的祭祀暂时告一段落。
待七个月以后,运往泰陵大葬。
李隆基死后第七天。
他曾经的老对头,尺带珠丹终于病逝。
两“入”长安的尺带珠丹能活这么久,也算心态不错。
临终前,他嘱咐赤松德赞,向李瑄上书,请求归葬于雪域高原,昔日逻些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