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驻扎在江南西道的郝廷玉为宣城都督,授上护军,封绥安县公。
宣城都督府,领兵两万,其中骑五千。都督府驻地在宣城,分别设宣城军、彭泽军、豫章军、赣水军、大庚军。
李瑄为掌控江南之地,在江南西道的西面的武陵郡,又置一都督府,任白孝德为武陵都督,授上护国,封龙阳县公。
武陵都督府,领兵两万,其中骑五千。都督府驻地在武陵城,分别设武陵军、洞庭湖军、湘水军、零陵军、九嶷山军。每军四千人。
任驻扎在江南东道的刘之儒为东阳都督,授上护军,封义乌县公。
东阳都督府,领兵两万,其中骑五千,都督府驻地在东阳郡的郡治金华城,分别设东阳军、缙云山军、武夷山军、永嘉军、长乐军,每军有四千人。
同江南西道一样,江南东道也分设两都督府,因为整个江南东道仅仅是户籍就超过百万户,人口七百余万。
不同的是是江南西道为一东一西两个都督府,而江南东道是一南一北两个都督府。
在东阳都督北面,设余杭都督府,任李抱玉为余杭都督,授上护军,封临安县公。
余杭都督府,领兵两万,其中骑五千,都督府驻地在余杭郡的钱塘城,分别设钱塘军、太湖军、钟山军、昆山军、临海军,每军有四千人。
任驻扎在黔中道的荔非守瑜为黔中都督,授上护军,封信宁县公。
黔中都督府,领兵两万,其中骑五千。都督府驻地在黔中郡的彭水城,分别设彭水军、芙蓉军、灵溪军、宁夷军、安蕃军,每军四千人。
李瑄会向荔非守瑜传信,对待黔中的南面,尽量以安抚为主。
南面有诸多蛮部,大唐只是名义上的控制,并没有在那里设立郡县。
毕竟黔中南面山地太多,还未开发的情况下,比蜀道还难。
华夏也是到明朝后,才完成对黔中南面的实际控制。
最后就是驻扎在广袤岭南的南海都督府。
岭南涵盖面积广大,拥有四十四个郡。
但户籍人口只有一百万人,且南海郡、交趾郡、始兴郡、始安郡、南郡五郡占据六十多万人口。
仅仅是南海郡和始兴郡有四十万人口。
这也使李瑄在这广大区域,只设立一个都督府。
设立都督府,要考虑地方的粮食产量和赋税情况,如果不够供给军队,多设立都督府就是拖累地方。
按照之前的计划,任辛云京为南海郡都督,授上柱国,封剡国公。
南海都督府有兵三万人,交趾军、南越军、始兴军,各为五千。
最后一万人为南海军,其中有两千骑兵和五千水军。
诏书很快就会传递到新任都督手中,连同副都督和僚属一起任命。
这九个都督府的设立,使李瑄掌控南方军队,配合锦衣卫,进行除贱为良运动。
李瑄要借助考成法和摊丁入亩公布后的时机,主动出击。
他又向北方的几个都督府传达军令,让他们的兵马做好准备,随时听候诏书。
当然,李瑄身为皇帝,不可能亲自出面去与豪强大族争斗。
这个时候,必须用一个心狠,且腹黑的人。
于是,李瑄将严庄召至甘露殿。
“臣拜见至尊!”
严庄突被召见,诚惶诚恐地向李瑄一拜。
由于黑历史太厚重,严庄在朝堂上如同隐形人,唯唯诺诺,不敢说话。
文武大臣都知道严庄是安禄山的首席谋士。
安禄山那杂胡能叛乱,严庄“功不可没”。
最后严庄却靠着“弑主”,侥幸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