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唐天将军 第757节(1 / 2)

和以往不同的是,龙辇上除驾车的羽林郎外,红色华盖之下坐着两个人。

大唐皇帝李隆基。

以及身披金甲的李瑄。

英武不凡,不变的面容,一如往常的微笑,如沐春风。

谁言这是叛贼呢?

“小相公……”

“圣人……”

两侧的百姓先后呼拜,激动万分。

他们有人对马车上的李隆基和李瑄作揖行礼;有的老者情感难抑,跪拜于地;有的用手擦拭泪水;有的驻足旁观,感慨万分。

老人、孩童、妇女,都会第一时间看李瑄,而非李瑄旁边的李隆基。

直到这一刻,许多人才心安。

“太好了,圣人平安归京,有小相公辅佐,安贼不足为虑。迟早可以收复洛阳,使天下海晏河清。”

“以为圣人与小相公反目,没想到是和和睦睦。文武百官拱卫着圣人和小相公,杨氏已除,朝廷终于团结。”

“天生小相公,是国家之幸,百姓之福。”

“若非小相公在九载罢相,怎会有安禄山的叛乱?杨国忠误国误民,罪该万死。”

“是啊!要是小相公在,十三载的大雨一定不会饿死人。”

“还有南诏之战,是杨国忠这狗杂碎让我儿尸骨无存。”

“希望上天保佑小相公尽早平定叛乱,使山河安稳。”

长安百姓看到如此场景,所联想到是“君臣和睦”。

圣人邀请清君侧、平叛乱的小相公坐在龙辇上同行,代表一定会再次拜小相公为首席宰相,拨乱反正。

也有一些有识之士,从李瑄、李隆基以及文武百官的神态上,发现无形中的刀光剑影。

李隆基一向喜欢被百姓欢喝的感觉,他认为那样才会展现自己的威仪。

是以,李隆基在天长节上会宴请长安的古稀老人,与民同乐。

在前往曲江、大明宫的时候,李隆基有时候会不行夹城,接受长安百姓的拜见。

但此刻李隆基却没有一丝精神。

他听到的欢喝,多是“小相公”,他这个昔日的“圣人”,仅仅是回到长安而已。

人们把希望,放在李瑄身上。

文武百官见李瑄深得民心,不禁复杂。

这不像是一个夺权的权臣该有的姿态啊!

回顾以往,一切都显得太自然。

安禄山叛,李瑄入京,像是顺理成章一样。

可现实就是整个长安的飞龙禁军、龙武军、羽林军、金吾卫都被李瑄收编。

原本的禁军将领,全部下课。

转而被李瑄提拔曾在边军服役的士卒,如张小敬这样,直为飞龙禁军的统帅。

而护卫皇帝的人,都变成李瑄的亲卫天策,似乎是取代原本的羽林和龙武。

安禄山叛军消灭了大唐的禁军主力,致使整个关中地区不再有彍骑,让李瑄畅通无阻。

“奸相杨国忠,打死他……”

文武百官的队伍之后,是坐在囚车上的杨国忠。

关中暴雨,让长安百姓对杨国忠恨之入骨。

一代奸相被天水王抓起来了,真是解气啊!

长安百姓纷纷从口袋中掏出准备好的石头向杨国忠的囚车扔。

连金吾卫都无法阻止!

只能上前护住龙辇和文武百官的队伍,以免误伤。

“铛铛……”

石头砸在囚车上,又落在地下。

有的直接命中杨国忠的身子,虽然不大,却非常疼痛,一个不慎就会头破血流。

“放肆!我是宰相……”

杨国忠大怒,向这些贱民大喊一声。

他还不忘用宽大的官袍遮住面部,以免更加疼痛。

此时的杨国忠色厉内荏,他的话没有任何威慑力,反而更激起百姓的愤怒。

朱雀街上,不单单是长安百姓,关中暴雨死那么多人,全是因为杨国忠。

那些有丈夫、父亲、儿子死在南诏之地的百姓,更有遏制不住的怒火。

他们认为南诏之战不是为国捐躯,而是杨国忠一人之欲。

甚至一些飞骑、彍骑,在潼关杳无音讯的士卒的家人,都将这笔账算在杨国忠头上。

其他更不用说了,卖官鬻爵、纵容奴仆、铲除异己、任人唯亲、中饱私囊等等。

以至于百姓时不时地编造歌谣讽刺杨国忠,甚至还搞出杨国忠妻子裴柔“梦中受孕”这样的逸闻趣事,有鼻子有眼的。

杨国忠后面的虢国夫人、杨铦、韩国夫人、杨琦等杨氏人也不好过,她们也是百姓倾泻怒火的对象。

那虢国夫人被五花大绑,口也被封住。

她也是一个典型,挨得石头不比杨国忠少。

头被打破,不断挣扎。

她终于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屈辱,血和泪一起流。

她不怕死,身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