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唐天将军 第744节(1 / 2)

“那还用说!”

陈玄礼嗤笑一声,他觉得李瑄在开玩笑。

“你只是忠于皇帝一人,而非为国家忠诚。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维护皇帝的利益。”

“而我忠于社稷,你们骂我叛贼也好,骂我奸佞也罢。但我会做好我自己的事情,缔造真正的太平。”

李瑄向陈玄礼郑重说道。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个时代人人都听过这句话,但没有几个人能读懂这句话。

李瑄一直强调忠于社稷,让世人对社稷的看重,大于君王。

从而形成自然而然的变革,哪怕李瑄死去,变革一直持续。

真正的变革是永无止境的,而不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

所谓变法成功,天下安定,是自己欺骗自己。

为一部分人争取利益,就会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

而既得利益者,往往又滋生矛盾。

人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到一定程度上,吃饱穿暖,连最低要求都算不上。

甚至顿顿吃肉,也满足不了欲望的膨胀。

“今天已晚,圣人先在马嵬驿休息。请圣人好好想想,我希望回到长安之前,圣人能给我答复。”

李瑄没有再与陈玄礼谈论下去,他看着颓废的李隆基,说出自己的底线。

李隆基呆呆的,未应答李瑄。

他试图去质问李瑄,但没有从李瑄口中得到答案。

归根结底,他还是不了解李瑄,把李瑄简简单单地定义为夺取他权力的“叛贼”。

“陈将军,请你离开圣人,让圣人好好休息。”

李瑄下令陈玄礼远离李隆基,然后两名亲卫出现,就欲将陈玄礼带走。

陈玄礼掌握禁军许久,虽然现在禁军已经崩溃,但他依旧有巨大的威望。

在李瑄眼中,陈玄礼能力平平,只是得到李隆基的信任,得以成为特殊的存在。

如果陈玄礼严加管理禁军,也不会使禁军如此不堪一击。

正是因为陈玄礼松弛管理,让许多禁军将领富贵,非常信赖他。

“圣人保重!”

陈玄礼为不让李隆基难做,只能在天策卫的“护卫”下离开。

“七郎,请让我侍奉圣人。”

高力士以为李瑄还会让他和李隆基分开,用一种近乎乞求的语气说道。

在这种情况下,他一天不见李隆基,就无法安睡。

李瑄明显是夺权的人,在这种情况下都会调走李隆基身边的近臣。

第372章 贵妃不可留,献长安城

“高翁可留下,贵妃不可留!”

李瑄权衡利弊,认为高力士没有能力帮助李隆基。

这也是承认高力士的恩情。

他准备将李隆基安置在太极宫的甘露殿。

而非兴庆宫。

在盛唐,太极宫已远离中枢,特别是李隆基统治后期,多年不在太极宫进行祭祀典礼。

正如高力士所想,李瑄不会让任何一个将领、大臣,靠近李隆基。

这种幽禁,虽会落人口舌,但也是最保险的。

“什么?你说什么?”

李隆基震惊地抬头。

哪怕李瑄说得再冠冕堂皇,也改变不了他想阴谋夺权的事实。

当露出獠牙的那一刻,当李瑄率领叛军到马嵬驿之时,就像是董卓和曹操一样,挟天子以令诸侯。

人们往往怒骂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臣,但不可否认的是神器被握住,是为正统。

李隆基想挽回尊严,但他清楚自己的小命被李瑄握在手中。

他已经失去了许多,难道还让他失去玉环娘子吗?

杨玉环两次遣回娘家,李隆基食不甘味,夜不能寐。

那等滋味,他不愿意再品尝。

“杨国忠玩弄权术,残害苍生,虢国夫人、韩国夫人、杨铦、杨锜浊乱朝政,天怒人怨,一切富贵来源于贵妃。即便贵妃无过,也难辞其咎。贵妃娘娘当重回太真观。”

李瑄郑重其事地说道。

他看到龙辇中杨玉环我见犹怜的模样。

那垂眼抬眸的一瞬间,总是令李瑄觉得惊艳,他也永生难忘。

但他是天下人的李瑄,不敢对杨玉环有丝毫想法。

道号太真,这是杨玉环最好的归宿,本来被骂红颜祸水,祸国殃民的她,也会因此保住一命。

算是李瑄还了杨玉环的人情。

太真观虽不在兴庆宫中,但离兴庆宫只隔着一条长长的复道。

曾经杨玉环还是太真道士的时候,除了李隆基,没有人能走这条复道。

只是现在李隆基将兴庆宫中的道观都交给自己的女儿李虫娘打理。

杨玉环在黑暗的龙辇中,用明眸望着李瑄。

李瑄像是宣读她的罪过一样,令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