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铛铛……”
在一阵凝重的气氛后,乌怀恩的亲卫放下兵器。
一些将士终究未拔出腰间的横刀。
“……怎么能这样呢?河陇的将领,难道没有家人居住在长安吗?”
武威郡长史贺仁见赤水、大斗军放弃抵抗,顿时对这些士卒大声喝道。
他和李瑄没有瓜葛,是杨国忠提拔的他。
贺仁自认为是朝廷的忠臣,可以像张介然、崔玉诐一样城破而死。
他没想到河陇第一坚城凉州城,也是仅次于长安、洛阳、扬州的大唐重城如此轻易投降。
数丈高城,五丈宽、两丈深的护城河,需要无数士卒填命,才有资格摸到一下城墙。
再加上城墙的强弩,和近三万士卒,还有足够两年的粮食。
就这样的城池,贺仁不信叛军能攻下。
“如果路剑客是长史,一定会明事理。”
一名将领回应贺仁。
陇右河西有诸多将领的家人在长安,不是因为人质,而是在长安更能彰显身份。
不仅仅是河陇,河东朔方剑南等等也是如此。
就看李隆基有没有失去理智。
他不清楚将领是否被裹挟,还是其他原因。如果将这些将领的家属全部杀死,会使叛军更同仇敌忾。还会让其他边镇的将领兔死狐悲。
“难道投降叛军就是明事理?丢弃凉州大城,你们对得起朝廷的俸禄吗?”
贺仁对这样的话嗤之以鼻。
李瑄敢私自起兵入玉门关,就代表李瑄反叛无疑。
“最起码我们不是杨国忠提拔的?杨国忠是什么人,天下人都知道,只有你不清楚……”
安太玄对贺仁反唇相讥。
这让贺仁顿时面红耳赤。杨国忠是首席宰相,掌握权柄,依附杨国忠的文武大臣太多了。
贺仁坚信自己是“委屈求全”,而李瑄是大逆不道。
“把贺仁抓起来,交给李帅处置。”
一名郎将挥手,让人把贺仁逮捕,以免他啰里啰嗦。
其他的河西文官噤若寒蝉,皆不敢大声言语。
在武威都督府,都督为节度使兼任,长史主事一郡,权职大于一般郡守。
“李帅请入城!”
“李帅请入城……”
落下帷幕后,四面城墙的士卒皆举长兵高喝,欢迎李瑄进入凉州城。
西城门的千斤闸门被缓缓吊起来,沉重的护城河吊桥落下。
李瑄在西城门,淡定地看着这一幕。
不枉他苦心经营河西军,甚至当宰相的时候,也往河西倾斜资源。
功夫不负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