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唐天将军 第7o7节(2 / 2)

,腐朽着大唐的根基。”

“盛极必衰,唯有图变。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天水王任宰相的时候,如果变法可成,天下会有数十百年的安定。变法失败的那一刻,就必须重整山河。狼子野心的安禄山叛变,是天水王掌权的最佳时机……”

就在这时,李泌终于开口。

他向李适之分析天下大事,认为想要拯救大唐,必须推倒重来,吸取以前的教训,制定新的规则,使天下苍生安居乐业。

李泌曾与李瑄一起居住数年,他早已不是追求虚无缥缈长生不死的年纪。

他有自己的大道。

而李瑄的思想,对李泌的大道影响很深。

李泌也为李瑄建言献策。

李瑄在大非川之战大败吐蕃以后,李泌就逐渐猜到李瑄不甘寂寞的心思。

因为李瑄明明是一个将领,却从未私下谈兵法,而是论家国大事。

并多好抨击朝廷的策令,觉得天宝的大唐想回到往昔,难如登天。

他们在湟水一起垂钓。

李泌告诉李瑄“枉尺直寻”,不以小知而大直。

意思是在拜相的时候,受一点小委屈,使得天下百姓、文人士子同情。

从而使冒天下大不韪的时候,得到一批人的支持。

那些狂热支持李瑄者,认为李瑄起兵是拯救苍生,迫不得已。

是以,李瑄颁布他认为难以完成的新法,最终罢相。

积累声望!

从李瑄十二载秋回长安时,长安百姓高呼小相公就能看出李瑄拜相的成就。

只要百姓认为李瑄掌权能改变天下,让他们丰衣足食,就会一步步水到渠成。

李瑄胸中有沟壑,眼里存山河,李泌认定李瑄是真正心怀苍生的英雄,才会全力辅佐。

“先生之言我也懂!一想到圣人的恩宠,我就惭愧。圣人不曾辜负我家!”

木已成舟,李适之虽然会毫不犹豫站在李瑄身边,但想到门前四戟和圣人的恩宠,心里就难受。

“但圣人辜负天下!天水王与太子并不和睦,假如太子继位,天水王将不会再有任何拯救苍生的机会。”

李泌向李适之提醒道。

李适之听后恍然,他以前一直担心李亨继位后会如何对待七郎。

但每每李瑄表示不必担忧。

一旦兵变完成,确实不需要担忧李亨。

“看七郎了,我已老迈,无能力帮助七郎!”

李适之叹口气,他在长安的人手,翻不起任何风浪,无法帮助七郎清君侧。

“宋国公不必操心这些,领兵打仗,天水王当世无双。只是天水王放不下宋国公,希望宋国公能离开长安。”

李泌说出来此的目的。

一旦李瑄入玉门关,自然要想办法去掌控陇右军和河西军。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