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唐天将军 第54o节(2 / 2)

闭嘴。

李瑄总是在中书门下堂反驳他,打击他的威望。在一些事情上,李瑄会蛊惑圣人。

“圣人过于仁德!吐蕃和回纥不同,他们国内还有诸多牧场,牛羊马无计。多让吐蕃纳供,就是削弱他们的力量。”

李瑄并不赞同这些年贡的数量。

雪域高原气候变暖后,吐蕃的畜牧业、农业得到有效发展,吐蕃虽然战死、被俘虏的士兵众多。

但大唐没有攻入吐蕃的腹地,吐蕃少年一辈迟早会成长起来。

应该让吐蕃上贡,削弱吐蕃的力量。

这样对李瑄将来也有利。

“回圣人,李相说的不错。吐蕃的臣服还不知是真心还是假意,他们短时间没有力量还击大唐。我大唐一定趁机不断削弱吐蕃的力量。”

裴宽也赞同李瑄的想法。

“臣附议!”

李林甫无从辩驳,只能附和。

本来他想宽和对待吐蕃,以免让吐蕃心生仇恨。

现在想想,如果这么说,李瑄一定会挖苦他,索性闭嘴。

“相比于回纥,吐蕃的贡品翻倍?”

李隆基又试着说道。

“三倍!”

李瑄建议更高。

这会动摇一个国家的根基,从汉至唐,没有一个国家如此上贡。

但李瑄的意思很明显,重贡!

让吐蕃无法翻身!

一年上贡上万匹马,这肯定不是幼儿,而是战马。

而一万多头牛,可以促进大唐农业的发展,开辟荒野。

十万头羊,增进畜牧业。

上百车皮毛,用以制造业。

李瑄知道,这个时代许多上贡就跟过家家一样,附属只是名义上的附属,没有一点宗主国的样子。

天朝上国的皇帝,要维护自己的面子。

甚至还会让所谓的番邦占便宜。

这种情况一定要杜绝。

吐蕃要长久经略,将来李瑄要入逻些城。现在多剥削一点,以后就是少牺牲一些战士。

趁着吐蕃还没有“民族”这个概念,消灭吐蕃贵族,释放农奴,将雪域高原永远纳入华夏领土。

“吐蕃恐不同意!”

李隆基从未经历过这样的事情,眉头一皱。

他总觉得自己一个天朝上国的皇帝,去压榨一个臣服的国家,显得没有气量。

“不由他不同意!圣人,一百多年了,吐蕃反复无常,虽已乞降,但得势便猖狂,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的事情,历历在目。我们这么做,圣人不需要有心理负担。”

李瑄向李隆基却说道,生怕他为了面子,对吐蕃心慈手软。

“就由七郎所言吧!”

李隆基终是同意下狠心。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