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清宫,李隆基恨不得不上朝,平时朝会也是尽快的完成。
大臣们也方便,在华清宫不需要进行朝礼。
李霅还不明白李瑄今天就要达成自古华夏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到达华清宫的山下后,文武百官们下车步行上山。
山路的雪早已被宫人清扫干净。
在天微微亮的时候,大臣们拾级而上。
有的大臣还不知道李瑄已经从河东回来,看到一袭紫袍的李瑄,觉得十分惊讶。
在去朝堂的路上,李瑄一改往常,没有和谁交谈。
只是和李霅、李季卿、李琅一起,默默地到达半山腰。
李瑄的三兄李琦还在长安,他要辅助京兆尹处理长安事务,这段时间不用参加早朝。
华清宫上朝的地方有两个。
分别在津阳门外的左右,为左朝堂和右朝堂。
左右朝堂的侧翼,分别有一座弘文馆。
今日朝会的地点为右朝堂。
文武百官在雪中等待监礼官宣布入朝。
“铛铛铛……”
钟声敲响,伴随着监礼官的唱籍,文武大臣们进入右朝堂。
此时,天正好亮。
大臣们找到自己的坐席,等待李隆基驾临。
那些闲官想着上早朝后,赶紧回家,在房屋中更为暖和。
即便还要去各衙门办公的官吏,也想着自己的办公地,火炉通红。
右朝堂上空旷,非常冰冷。
朝臣没有穿鞋,脚冻得发麻。
“此河东行天水王有所收敛啊……”
“天水王只是没握到太多把柄而已。他不会无缘无故去抓人。”
“中秋夜宴的《水调歌头》太惊艳了,三个月来无人模仿。希望天水王还能写出类似的词来。”
“是啊……王维、李白一样的才华。况且天水王是韩信、白起那样的将领,又有项羽、冉闵一样的勇武。”
“天水王应该知道野无遗贤之事,他会如何看待呢?”
“有什么办法,事情已经成定局!”
“不知天水王什么时候拜相呢?”
“应该是明年回长安吧!”
在圣人驾临前,大臣们在私下议论纷纷。
从中秋夜宴,到拜相之事,都有人交头接耳议论。
李林甫面色凝重。
他知道李瑄拜相是木已成舟,但他想知道新法是什么?
哪怕他用野无遗贤的马屁拍得李隆基赏心悦目,李隆基也未告知李林甫新法的内容。
这是首席宰相的失败!
野无遗贤虽然让李隆基更信任,但一些准备向李林甫靠拢,去对付李瑄的官吏,止住脚步。
他们知道李林甫还在玩弄权术,他们要看看新法是什么,再考虑要不要与李林甫联合。
“陛下至……”
监礼官喊了一声。
一袭通天冠冕的李隆基在执扇宫女的拥护下,来到龙榻前入座。
高力士等宦官趋步跟随。
“拜见陛下!”
文武百官起身拜道。
“众卿平身!”
李隆基抬手。
如果仔细看的大臣,会发现李隆基今日的状态不一般。
他精气神饱满,目光炯炯有神。
在这寒冬内,平时李隆基上朝是要求速战速决的。
更何况现在外面还下着雪。
“谢陛下!”
文武百官落座。
左右宰相依旧开始向李隆基禀告中书门下日常事务。
文武百官也没有什么要启奏的,不到半个时辰,似乎就可以下朝各回各家了。
就在大臣们以为高力士要喊“退朝”的时候,李隆基直起身板,向诸位大臣说道:“右相、左相、皇甫尚书,即今日起,免去天水王朔方、河东节度、支度、营田、采访、押蕃大使。免去天水王河西、陇右营田、支度、采访、押蕃、盐铁、讨击大使。免去天水王三受降城绢马互市大使、赤水军大使。免去天水王御史大夫,右羽林大将军,判武威郡职,西平郡都督职。”
“天水王今后遥领河西、陇右节度使之职,不涉军权。”
此言一出,群臣皆震。
一下免李瑄如此多使职,仿佛在处理李瑄一样。
但大臣们都知道,这绝对不是惩罚,而是授予更大的使命。
李瑄要被拜相了!
他们明白迟早有这么一天,但没想到这一天来得如此之快。
及冠拜相!
文武百官见证一个时代!
文武双全的李瑄成为朝堂上最璀璨的星辰。
李林甫握住拳头,早已有心理准备,可他的心依然怦怦直跳。
小贼啊!
他们终于同入中书门下堂了。
“河西节度副使安思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