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唐天将军 第462节(2 / 2)

在左右相将中书门下的事务汇报以后,李隆基特意向李瑄询问青海、柏海、九曲、洮阳、积石五郡的发展计划。

“启奏陛下,新开拓五郡,面积数千里。然当今五郡除了军队,大部分为胡人。只有迁徙汉人,开垦荒地,才为长久之计……”

“臣建议迁河南、河北等诸郡县难民和无地、少地的百姓,到五郡耕耘。如此,不下十年。青海、九曲五郡就会如汉代开拓的河西四郡一样,永远扎根在华夏,此为无量之功……”

“不过迁移百姓时要准备妥当,粮食、帐篷,最好在春天时迁移。”

“为吸引百姓背井离乡,朝廷要许诺每家每户到陇右后,可得多少地,以每邻共用耕牛一头,每户分母羊两只。农具、基本生活用具,朝廷分发。发动河陇边军,砍伐树木,开凿砖石等等,都要有清晰明确的要求。”

“数千里迁移,稍有不慎,就会酿成悲剧,所以当列为国家大事!”

李瑄出班向李隆基禀告道。

为河陇迁移百姓,是他入朝堂要做的大事。

哪怕是盛世,天下间依然会有不少难民。

他们因为天灾人祸,无地无房,有的被豪强吸取,有的依旧吃草根,啃树皮,四处流亡。

李隆基也知道土地兼并下的惨烈,他在开元二十四年下诏《听逃户归首敕》:“黎甿无业,户籍无人,忍辱负重,迁居他乡,仆役领取俸禄,苟且偷生”。

让地方的官吏放百姓迁居他乡,苟且偷生。

可一道诏书,并没有止住土地兼并,反而更加激烈。

同时,由于开元后期李隆基贪图享乐,很多事情都被地方官员欺上瞒下,以为难民已经变少。

不论哪个朝代都会出现大量难民,街头都会有乞丐,这无法杜绝。

李瑄的话音一落,朝堂上一片哗然。

李瑄的话其实是非常公道公正的,但让许多大臣不满。

因为他们是既得利益者。

如果李瑄把他们,和他们亲族的佃户给弄走,谁给他们种地?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指望他们的子嗣去耕种吗?

地再好,如果无人种,将来必重归荒地。

看李瑄的架势,怕是要迁几十万人。

第254章 朝堂的争辩,再兼三使

“启奏陛下,臣认为迁移百姓要慎重考虑。河北道、河南道的耕地,足够百姓耕种。如果大量迁移,会使许多良田变为荒地。而天水王所设新郡,皆是苦寒之地,粮食不振,何必舍本逐末呢?”

礼部侍郎李岩没有忍住,向李隆基启奏,劝说的意思很明显。

“启奏陛下,李侍郎说的不错。几千里携老扶幼,对百姓所伤更甚其他。”

“……五郡胡风未化,不宜迁移百姓。”

“不能迁……”

“请陛下三思。”

果然,李瑄的提议遭受到阻挠。

这些人平时可能与李林甫不对付,自诩清流。

如果奸臣失势,他们会立刻出来口诛笔伐。如果触及到自己的利益,他们如同被踩到尾巴一样跳起来。

有大臣在思考李瑄所说迁移百姓的好坏。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