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他的心里话。
他不当清官,不当谏臣,不为名相,不为猛将,不做军神。
他的存在,就是争取到至高权力,进行改变。
豪强,是他最大的绊脚石之一。
汉初因为无为而治,使天下间滋生许多豪强。
但唐代不同。
初唐三大根基:均田制度,租庸调,府兵制。
均田制的核心是将无主土地按照人口数分给平民百姓耕作,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耕种者所有。
那些大族的土地并不属于均田范围,这一制度旨在确保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以保障他们的生存和防止土地过度集中。
均田制的实施,肯定了土地的所有权和占有权,减少了田产纠纷,有利于无主荒田的开垦。
租庸调制,是以均田制基础推行的赋役制度。
租指的是田租,即每年要纳粟二石。
庸是力役,即每年替朝廷服劳役二十日,也可用物品折抵役期。
调是户调,即男丁随乡土所产而纳。
租庸调制规定,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是多少,均按丁缴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租庸调的制定和实施须均田制的配合,一旦均田被破坏,租庸调法则会随之失败。
府兵制度的特点是兵农合一,即平时农民从事耕种,战时则成为士兵参军战斗。
府兵制的实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国家的军费开支,还保障了农业的发展。
在府兵制下,士兵在服役期间需要自带口粮,并自备普通的武器,甚至于自备马匹。这种制度要求士兵在农闲时期接受军事训练,战时则根据需要集中起来,组成军队出征。战事结束后,士兵解散回家,继续从事耕种。
均田制破坏,会直接影响全国各地的折冲府,因为无田可授,那就无府兵可交。
可以看出,这三种制度相辅相成,一荣即荣,一损即损。
三大制度在开元末期全部崩溃,均田制已经无田可均,租庸调税一堆豪强,收不上来又不敢动,府兵破产折冲府无兵可交。
这也使募兵制出现,掌管军、财于一身的节度使登上历史的舞台。
这些制度的崩溃,与土地兼并的豪强,有直接的联系。
直到现在,他们还在偷瞒赋税,剥削百姓。
颜真卿听到李瑄的一席话后,起身向李瑄恭恭敬敬一拜:“周易上说:大人虎变,君子豹变,小人革面。您是大人虎变,颜真卿必誓死追随李帅。”
此时,他被李瑄的话感动,眼泪欲落。
他第一次对一个人的品性心服口服。
“不……我是君子豹变!”
李瑄将颜真卿扶起来,郑重地说道。
第198章 找到凶手,包围与反包围
君子像豹一样,出生丑陋和普通,但是经过自己修养、求知,最终像成年的豹子一样,矫健而美丽。
李瑄的寓意不是变得富贵。而是一点点蜕变前世,而为今生的理想而奋斗。
至于其他,一切皆在不言之中。
颜真卿已经明白李瑄的意思,不仅仅想找到贼商的蛛丝马迹,还想借机杀一波豪强。
如此,李瑄与豪强的关系,将水火不容。
颜真卿不知道李瑄如何规划未来,今后无论如何,他都会鼎力支持。
在他心中,盛唐是美好的,如天空中皎皎明月。
古人看不到,而照亮今人。
他们有幸能生在这个时代,王羲之看不到这样的盛世,却成就空前。
他们随着盛唐气韵,怎能不担负起责任呢?
颜真卿得李瑄的器重,愿意追随到底。
翌日,李瑄到玉门军中,慰问军士。
再一日,李瑄亲自到城外,观看由安元贞主持的玉门军操练。
士兵们士气高涨,步兵卖力表演技击,骑兵策马弯弓骑射。
操练完毕,李瑄令安元贞从军使府库取绢,赏以优者。
李瑄又亲自策马,向士卒展示骑术的精要。
百步穿杨使士兵们连连喝彩。
“明天是最后一天,这两天盛玉亮在干嘛?”
回城后,李瑄问颜真卿。
“回李帅,盛玉亮和敦煌别驾、敦煌太守率郡兵,兵分三路,在整个敦煌寻找贼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