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红楼之挽天倾 第1612节(1 / 3)

一旁的尤三姐在一旁听着,妖媚、艳丽脸蛋儿上蒙起思索之色。

薛姨妈笑道:“老太太,明年开春儿差不多能回来。”

崇平帝道:“江南新政明年开春以后,在南北诸省大加推行。”

虽然已有预料,但看到其上的策反杨氏三兄弟,歼灭刘香海寇数万,囚禁荷兰红夷数千,击毙荷兰红夷头目普特曼斯等人,俘虏红夷数千,另击溃朝鲜水师,歼敌三万余众,女真虏王豪格仓皇而逃……这样的文字,仍是让韩癀心神震动。

戴权与两个内监将密匣打开,取出一份军报和奏疏,躬身弯腰,呈送过去。

只怕是卫国公贾珩又打了胜仗。

崇平帝道:“以子钰之能,应该很快就能清剿寇虏余孽,此战不仅彻底肃清夷寇,收回台湾,使海贸大兴,更挫败了女真和朝鲜水师的骚扰海疆阴谋。”

内务府属于皇室的小金库,虽然也支出了一部分,但财政状况还好,当然也不能再行贴补户部。

因为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在张居正新政以及雍正改制以后,都产生了不小的作用。

只怕这次大爷立了功劳,还要给谁请封诰命夫人呢。

可以说,如今的崇平十六年的三大征,的确消耗了不少国帑,但除了南安葬送数万京营精锐,远远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主要是贾珩是打仗之余,仍不忘搞钱。

唉,还是不做奢望了。

不说其他,也得看在贾珩这位卫国公的面子上。

一墙之隔的宁国府,厅堂之中,秦业一袭绯红官袍,头发灰白,面带笑意地正在与秦可卿叙话。

所以说,这几场战事,军需饷银都不是凭空出来的,每一笔战争军费都是有具体来源。

贾母道:“珩哥儿在南边儿打仗,这一年竟是在外面打仗了,虽说这爵位是升的快,但与可卿她们娘俩儿也是聚少离多的,前不久满月酒,珩哥儿都没有喝上。”

这个卫国公真是能征善战,真应了他当初议爵封号之说,大汉军神?

转而,军报递送给一旁的兵部尚书李瓒。

这几天,尤三姐每次看向襁褓中婴儿,都会在想,如果自己生的孩子是妾生子,将来在府中的众兄弟姊妹当中,又该怎么办呢?

朝乾夕惕,戒骄戒躁。

薛姨妈闻言,顿时支棱起耳朵。

崇平帝正在殿中,闻言,面色变了变,心头一喜,说道:“戴权,去将军报拿过来。”

不说其他,仅仅凭借新法,每年可为朝廷多缴税赋一千多万两,如果再加上盐税、关税,国库税银大抵能翻一番。

就在这时,嬷嬷道:“老太太,二老爷回来了。”

秦可卿玉容雍丽,那无声流溢着母性气韵的眉梢眼角,笑意浮起,几如月牙儿,说道:“父亲,那宫里有没有说夫君什么时候回来。”

海战已经不是过去那种撞船厮杀的形势,而是改换成了炮铳远程轰射,正如当初的平安州大捷一般,火铳改变了战争方式。

不大一会儿,戴权领着那内监进来,白净面皮上满是喜色,说道:“陛下,卫国公的捷报。”

而后,崇平帝又拿过一封奏疏,封面上写着微臣贾珩启奏,连忙展开阅览。

这几场大战,基本将贾珩将前些年抄没而来的晋商财货,盐商补缴税银这些浮财,归给户部国库的部分用的一空。

崇平帝道:“初始百姓不多,可以巡抚综理三司事务,同时仅置县,而不设府,据子钰奏疏所言,台湾岛上良田万顷,可种植稻米,更谈不上得不偿失,如是得不偿失,海寇为何还想窃据夷州,自立为王?”

齐昆道:“故而西北之战才得以从容开启,但西北之战,一败一胜,确实耗费了不少银粮。”

这倒也不奇怪,毕竟贾珩已经在短短一年中连胜两场了。

秦业笑道:“这个朝廷今个儿倒没有说,想来已经快了吧。”

韩癀儒雅面容,神色淡漠,心头叹了一口气。

如果在全国南北诸省不折不扣地推行新法,可以预见,崇平帝期望的大汉中兴,指日可待。

齐昆拱手道:“虽然国库盈余不多,但海贸关税,以及盐法改制以后都为源源不断的税源,可以预见明年新法大行,国库更为殷实。”

当时的汉廷群臣基本上是志得意满的。

而这次海战,主动调动的水师,再加上胜的利落,算上缴获,其实耗费没有多大,用的南方地方财政贴补,也就南京户部、浙江藩司整个统筹。

卫国公又打赢了海战?

这时,赵默面色肃然,开口道:“圣上,军报上曾经提及,女真和朝鲜水师尚在逃窜,刘香残部也逃亡南洋岛国,战事似乎尚未结束?”

这几乎是卫国公的拿手好戏,自平乱河南、搜刮卫郑二藩开始,每一次大战都要搜刮豪强、藩王之财,以填补军需。

崇平帝面色不悦,说道:“齐卿,柳卿说朕穷兵黩武,国库空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