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 第296节(1 / 2)

那唐朝还是挺厉害的。

【阿斗】:汉人怎么当契丹首领?

【李尽忠和孙万荣是契丹人并不是汉人。

从贞观年间起,契丹便内附于唐朝,唐朝在契丹之地设立都督府,并且派官员管辖,营州都督赵文翙就是朝堂派去管辖之人。】

见粉丝提问,乐瑶就赶紧解释一下,光看这两人的名字的确很容易让外人误会。

阿斗听此不由感叹,“大唐当真好厉害,还管理外族之人!”

蜀国没听过关于唐太宗李世民的丰功伟绩,因此不知道大唐当年是何其辉煌。

“父皇,所以将士们才怀念李唐江山,就如同咱们要匡扶汉室一般!”阿斗忽然能感同身受了,那是大唐人的盛唐梦!

【很快李尽忠和孙万荣就带兵杀进了营州,手刃了都督赵文翙,并俘虏了数百唐军,这就是著名的营州之乱。】

武周

武则天听神迹用“著名”的字眼形容此次地方叛乱,不禁皱起眉头。

不过一场小小的叛乱而已,竟被后世无限放大,当真可笑。

【其实光看规模而言,营州之乱就是个小规模的地方叛乱罢了,以武周的势力平定这样的叛乱并不吃力。

接下来咱们详细唠唠如此不起眼的叛乱怎么就影响了武则天立储的决策。】

李显立马在脑海中构建出一幅画面,自己招兵买马,御驾亲征!从自家母后手中多活了皇位!

李旦……他哥在诡异的笑什么?疯了???

第282章

【随着营州大捷, 李尽忠自封自己为“无上可汗”,并且任命孙万荣为大将军,纵兵四略,队伍发展到上万人马, 并对外声称有十万大军。

武皇武则天得反叛消息, 立马派出左鹰扬卫将军曹仁师、右金吾卫大将军张玄遇等二十八名大将出兵平定叛乱, 可谓声势浩大。】

“怕不是要给武家后人建功立业的机会。”公子扶苏分析武则天这种反常的行为。

“不过, 也不排除大唐国力大降如大宋一般。”公子扶苏不确定,毕竟之前神迹光说了武周皇帝对内的政策, 没提到她对外的政策。

只是根据之前神迹所述,武周皇帝对内如此折腾,对外政策怕……

大宋和后期的明朝就是如此,只专注于内政而忽略外敌。

“我记得这次大战可不怎么顺利,看来武则天本心是想把皇位给武家后人, 奈何后人没有一个靠谱的。”赵匡美感叹。

“儿子儿子不行, 侄子侄子也不行。”赵匡美吐槽, “果真强者的后代都是废物。”

赵德芳……

总有一种被内涵的感觉。

“不过咱们大宋还不如武周, 不管如何,起码人家抵御了外族。”赵匡美又想到神迹提及的大怂来。

赵匡胤……

李显见他母后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 心中不由鄙夷起来, 要不说史上就没有女人当皇帝的先例。

不过一个部落的匈奴造反, 他家母后就吓成这样?果然是窝里横, 对自己人手段狠厉, 对外半点本事没有。

【李显】:小小叛乱,至于如此?

李显的心声大大方方的出现在天幕中, 此时的他也不怕武则天看。

如今李显特别自信,他这皇位是坐定了, 他家父皇定不会留着他家母后。

李旦看李显脸上无半分惧意,一副王者之姿。

李旦表示他看不懂他家三哥了……

【毕竟大唐立国以来,除了626年突厥打到长安城,至今已经有70多年没一个外族能打到中原腹地,这是颜面的问题,而且亦是武家儿郎建功立业的好机会

于是在曹仁师他们出征后,武则天立马任命她的好侄儿梁王武三思为榆关安抚大使,屯兵胜州,抵御匈奴。

说白了就是让武三思做抵御匈奴的第二道防线,冲锋陷阵不在前,但是论功行赏的时候却在前,只要曹仁师他们凯旋而归,这场战役的功劳就都是她侄子武三思的。】

天幕上出现武三思的卡通形象,只见他躲在城墙后面,仰头张着一张大嘴,头顶上悬着一个大大的馅饼。

【但是战事的发展完全出乎武皇武则天的意料,按理说如此绝对优势,大唐的军队又不似大宋一般是纸糊的,不该败才是。】

一个败字让武则天直接从皇位站了起来,一旁的李旦跟着打了个哆嗦。

“败?”武则天重复道,如何会败?!

这是自神迹出现以来,武则天第一次情绪波动的如此厉害。

起初听到契丹造反,武则天并未放在心上,武周能抵御吐蕃,小小契丹她还没有放在眼里。

唐高宗李治甚至都没听过这几人的名字,大唐是有将才的,为何要用如此废物,竟然败给已经依附于大唐的契丹!

唐高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