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对这样沉重的枷锁说不,发出自己的声音的女性。她们不被家庭支持,不被社会理解。但是正是有了她们,才有了对未来的改变。
但是她们现在的力量还很小,就拿震旦公学来说。这一学年招收到的女学生,也不过是只有白秀珠他们这一个宿舍而已。
只有四个人。白秀珠选择学习物理,这位来自开封的郑因姑娘学习建筑。而另外两位沪上本地的姑娘是学习文学和艺术的。一位学习的是英国文学,另一位学习绘画。
白秀珠和郑因非常投机。郑因出生在开封的一个大家庭里面,她父亲要为她包办婚姻,为了阻止她念书把她关了起来。所幸她哥哥十分开明,支持她逃出来并支持她继续学业。
她虽然经历了这些事情,但是性格相当开朗。并不消沉郁愤,也并不对于世界保佑怀疑态度。而是很认真地学习专业知识。
她给了白秀珠很大的影响和震撼,这个女孩子每天看书到很晚,非常用功。她说,我没有文人的才华横溢,也不懂什么流派主义。我只是想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情,为这个国家,为这个世界。
她还说,这个世界需要舍生取义的人,也需要做平常工作的人。她这么普通且渺小,或许一辈子也成为不了英雄。但是她愿意为英雄们做底层的地基,只要她的所作所为是有意义的,她就很满足很满足了。
当时白秀珠和郑因两个人在湖边散步,听到了这段话之后她很有感触。以前的岁月里面,她是衣食无忧的大小姐,骄矜随意。可是当她睁眼往外看的时候,终于明白了,她也应该做些什么。
或许什么用也没有,但是哪怕是只做了郑因所说的那个地基里的一粒沙,哪怕只是推动历史车轮前进一毫米甚至是一微米的距离的力量,也是好的。
她读书更加刻苦努力了。也终究明白了四哥当初为什么要费力不讨好地去和路易沙逊斗争,保护沪上的金融稳定。
她想,四哥心里定然也是清楚,以他们这样的微末力量,是改变不了整个世界的。但是当他们所有人都这么想却一点努力都不做的话,这个国家就完了。所以即使四哥是总理的儿子,他的业务也和路易沙逊的银行冲突不大。但是他还是去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去了。
甚至因为这种事情是阳光之下的阴影,是黑暗之下的较量。他辛苦了那么久,百般周旋,但是最后他的功劳也只能够掩盖在历史的车辙之下。
但是他还是那么去做了。
四哥可以,郑因可以,或许,我也应该做些什么。至少不该潦草度日,心中没有理想,也没有前进的方向和家国的苦难。
我不能够再自己的舒适圈里面日日过那种纸醉金迷,歌舞升平的日子了。
郑因也感受到了她的变化,也很高兴白秀珠能够有这种变化。说实在的,郑因在来到这间宿舍的时候,就知道里面一大半儿都是富贵人家的大小姐,她很担心自己会和他们格格不入。但是没想到的是,她居然能够交到这样的一位好朋友。
金鹴华周末来接白秀珠的时候,发现她瘦了好多。十分担忧地问她是不是生病了?怎么不给他打电话。白秀珠说自己没有,金鹴华却怀疑她可能是害怕他担心所以在狡辩。
郑因见了忍不住笑了出来。她在开学第一天的时候听到白秀珠管这位金先生叫四哥,还以为他们也是一对儿兄妹呢。结果当她问白秀珠的时候,白秀珠一脸尴尬地和她讲,那是她先生。
而且还是自由恋爱后结婚的先生。
她也听到了白秀珠对她先生的描述,宽和而温雅,心胸开阔又有魄力。在沪上的事业很大,他的工厂每天的工作时间和薪酬保障了工人的利益。而且他还是一位文人,写的文章鞭辟入里,很有远见。
白秀珠同学说,她的先生是她的爱人,也是她的导师。
如果这不是爱人的滤镜加成的话,那么这位金先生便真的是一位十分正直而智慧的人了。
这次金鹴华来接白秀珠算是郑因和他的第二次相见,但是相处和谈话也都是不多的。不能够让她了解这位先生是不是像白秀珠说的那么好,那么完美。不过她确确实实是认识到了一点,这位先生是把她的新朋友白同学放到了心尖尖儿上的。
“秀珠只是太用功了,并没有生病。金先生不用担心。”
金鹴华这才放下心来,把他带来的伴手礼送给郑因后带着白秀珠回了家。
在这两天的假期里,金鹴华严禁白秀珠继续学习了。让厨房做了各种各样的补品给她吃,终于养回来了点肉,就又要把人送走了。
“张弛有度,学问不是一下子就能够做得通的,罗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记住了吗?”金鹴华在分别之前问她道。
白秀珠点头表示自己记住了,然后忙不迭地往学校里面走。
四哥她的的确确是舍不得的,但是这两天的药膳和补汤,喝得她都快要有应激反应了。
大概就是看到四哥,就想到四哥端着补汤过来,然后舌头上就好像是弥漫了那股药膳和补汤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