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吴峥嵘在家过得咋样。
这种思念在她带着孩子下海游泳的时候,达到了顶峰。
往常他们一家三口出门游泳时,都是她跟吴峥嵘轮流看着小崽的。
如今只有她一个人带着孩子游泳,又是在海里,她根本错不开眼,生怕小吴会计被海浪卷走了。
只有小崽上岸挖沙子的时候,她才能下海扑腾几下。
完全展示不出她那横渡滨江的英姿。
但是,总的来说,她这三天半的假期质量还是很高的。
她对其他景点没啥兴趣,每天都带着小崽来海边游泳挖沙子。
期间还邀请吴家老两口和吴小姑,去孙大姐家里吃了原汁原味的海鲜。
她要跟着交易团一起返回滨江,临出发前,她拉着闺女问:“宝宝,你跟妈妈回去,还是跟太爷太奶一起回去?”
小吴会计很有心眼儿地答:“我跟太爷太奶一起回去。”
她在岛上只需要上半天幼儿园,其他时间都可以玩。
但是回滨江以后,她就得从早到晚上幼儿园啦!
她待在幼儿园的时间,比她爸爸妈妈在单位的时间还长呢!
叶满枝尊重她的选择,将很有心眼儿的小吴会计留下来,与一群老头老太太待在一起。
她则跟着省交易团的大部队返回了滨江。
火车抵达滨江的时间是上午。
叶满枝很想先回家洗漱换衣服,可是她们带出去的样品还剩下三箱。
她跟余幽芳得先把这些样品带回去入库。
于是,两人就提着大包小裹,吭吭哧哧回了厂里。
她们这一走就是一个多月,但厂里似乎没什么太大变化。
见到自家厂长出现在办公室门口,周如意激动地站起身:“厂长,你回来啦?”
“哈哈,刚下火车。”叶满枝提着行李进门,从包里掏出一包广州当地的糖果递给她,随口问,“如意,我不在的这段时间,厂里一切如常吧?”
周如意没想到领导出差还能给她带礼物,连忙接过糖果道谢。
“厂长,咱厂里大部分事情都挺正常的,上周有个记者来咱们厂采访来着,据说是想跟踪报道一下《鞍钢宪法》的落地情况,主要是看《鞍钢宪法》在全厂推行后,咱们厂里有什么新变化。牛厂长亲自出面接待的记者同志。”
叶满枝点点头。
老牛厂长转过弯以后,《鞍钢宪法》在厂里已经全面推行三个月了,现在正是出成绩的时候。
她怀疑那位记者同志是宣传科请来的。
“还有别的事情吗?”
周如意点头如捣蒜,将办公室的大门合上,悄悄走回来,小声说:“还有个事,我得汇报一下,罐头三车间有个叫廖杰的工人,你还有印象不?”
“有啊,封罐小组的嘛,挺年轻的小伙子。”
“就前天,廖杰把朱可海朱副厂长给打了,朱厂长被打成了乌眼青,鼻子也流血了。”周如意补充说,“朱厂长这两天正在医院里泡病号呢。”
叶满枝:“……”
这么重要又精彩的事情,怎么不早说!
第181章
廖杰是罐头车间的职工, 也是厂子弟,他父亲和大哥都在食品厂工作。
初中毕业那年,城里对职工编制的控制还没那么严格, 当时正逢食品厂扩大规模,他爸请罐头三车间的副主任喝顿酒, 就让他去罐头车间上班了。
仗着厂子弟的身份, 他得以进厂工作, 这是他身份上的优势。
然而, 进厂以后,这个身份又很快变成了劣势。
国营大厂的职工都能享受福利分房待遇, 工龄累积到一定年限后, 可以跟厂里申请住房。
食品厂的领导并没明着说, 房子没有厂子弟的份。
但每次分房的时候, 他们这些厂子弟都得发扬风格往后排。
后勤科那里有每个职工的住房记录,他爸是酱菜车间的老职工, 早在食品厂家属院建成的那年, 就分到了一套22平米的一室半。
单位分房要优先照顾住房困难的职工, 廖杰跟父母、兄嫂一起住在家属院里, 条件已经比厂里的其他同龄人好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