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北宋穿越指南 第1o62节(2 / 3)

罪之身,已然做了安夷县的首席文吏。

这货自从逃亡再婚,陆续生了四个儿女。

现在肯定生不动了,他已经活了六十多岁。

一艘快船驶来,信使直奔县衙,拿出公文对县令说:“尽快腾出郊外空地,先锋大军半月可至,要在那里建军营和粮站!”

任务落到赵佶头上。

他虽然可以安排皂吏去办,但军国大事害怕出纰漏,于是亲自带人前往郊外。

地皮早就选好了,甚至还修了一些粮仓。

但附近尚有村民,须得暂时搬走。

赵佶在这里极有威望,亲自亮相打一声招呼,保甲长们就开始做准备。

这里的村民,一大半是流犯及其亲属。

最早的一批未婚流犯,在这里娶蛮夷女子为妻,儿女都快要成年了。

他们虽然结为保甲,并且领了兵甲,但还真没怎么打仗。

附近蛮夷早就是半汉化状态,在急于立功赎罪的犯官带领下,汉人和蛮夷齐心协力开荒垦殖。

朝廷运来粮食、耕牛、农具和种子,愿意归化的蛮夷也有份。还有劝农官过来做指导,在玉米红薯丰收之后,大量蛮夷主动到官府登记落户。

不到半月,先锋大军抵达镇远县。

统兵将领叫叶铁,原为福建农民军领袖之一,造东南小朝廷的反投了大明。

“着实不错,不但建好了粮仓,还把军营也修得似模似样。”叶铁巡视之后点头赞许。

这种小县,只有县令,没有主簿和县丞。

因此,赵佶虽然身为吏员,其实是镇远县的二把手。

他这种正规吏员,是要在吏部登记的。

赵佶跟在县令屁股后面,陪着叶铁到处走,不断回答具体问题,把叶铁听得连连点头。

一个宋末皇帝,一个宋末反贼,交流得十分愉快。

叶铁颇为惊讶:“老先生以前也当过兵?”

赵佶回答说:“老朽以前是中原人士,前宋昏君无道,把中原搞得盗贼四起。老朽做官无门,家里又被盗贼洗劫,亲人全都失散了,只得跟着流民南下。”

“前宋那昏君确实混账,老子就是被他逼反的!”叶铁惺惺相惜道。

赵佶心里暗骂一句,面不改色继续说:“后来李郡王率兵攻略江南,老朽趁机说服一股山贼,举义攻克了一府之地,继而投效国朝做了大明官员。”

叶铁愈发喜欢:“我也是造反投了当今朝廷!难怪你会修军营,原来是义军首领出身,怎就来镇远县做了老吏?”

“唉!”

赵佶叹息道:“带着民夫修军营,却是在朝廷征讨钟相时学的,当时我在东路军最前沿的县城做官。后来立功升迁,忍不住贪了点……贪得也不多,被流放到这里来了。”

叶铁说道:“老先生的经历,比我还离奇许多。我休整两日就要开拔,后续源源不断有军粮运过来,需要劳烦老先生的地方还很多。”

“都是忠君报国,不用说什么劳烦之语。”赵佶一副大忠臣模样。

第1078章 顾家好男人

从湖南出兵的这一条线路,朝廷实控的最远据点就是镇远县,按后世的行政区划来讲已属黔东。

叶铁作为开路先锋,自然要跟镇远县官员搞好关系。

他留县令和赵佶在军营里吃饭,举起一杯茶水说:“军法森严,行军或打仗期间,万万是不能饮酒的。我以茶代酒,敬两位一杯。”

“不敢当,该我们敬将军。”县令是个年轻进士,背景不硬,政绩平庸,迁调时才被扔来这里。

赵佶却极为豪爽,端茶就跟叶铁碰了一杯。

赵佶自觉今生必然老死镇远县,反而因此变得无欲无求。只要不犯原则性错误,他根本不怕得罪任何人。

偏偏叶铁就喜欢这种作派,已经把赵佶归类为“自己人”,毕竟都是宋末义军领袖出身。

众人就着茶水吃了几口,叶铁终于说到正题:“细作发回了很多军情,我也随军带着商贾做向导。但两位才算本地人,因此还须向两位打听一下。”

县令连忙解释:“在下是去年调来的。”

“那我就问老先生,”叶铁朝着赵佶举杯示意,“这继续往前,蛮夷还听话吧?蛮夷若是乖顺,我这开路先锋也能走快些。”

赵佶如数家珍的娓娓道来:“我虽然没有继续向西去过,但每年都跟来往商贾接触。往前走须得翻山越岭,一路蛇虫鼠蚁极多,如果天气炎热容易生病。沿途多为化外之民,还算比较顺服,只遇到灾年才会抢劫商队。”

“前方虽说被呼为蒋州(凯里),但没有州城,只有个土酋寨子。蒋州的土知州姓吴,也说不明白是哪族蛮夷,世世代代在那里耕种繁衍。”

“蒋州蛮夷,吴姓与姜姓最多,唐时那里本来就叫姜州。”

“因为常有汉人商贾路过,蒋州土知州吴茂珍可趁机收商税,主动献土归顺朝廷得了官职。只要将军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