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迟早之事。”
朱铭说道:“有道理。”
郑知常把这份情报还给太监:“但金富轼的势力太大,任元厚难以抗衡。他这次是借助了舆论,拉拢中低级官员和寒门士子,又分化崔氏族人跟他联手。安山金氏属于变数,趁着这些大族相斗,竟然提兵直扑开京,杀了金富轼、金富辙几兄弟。”
“就公文急报当中的官职可以看出,任氏、崔氏联手执掌中枢,但安山金氏却掌控了兵权。而且,安山金氏还拉来仁州李氏。这仁州李氏,就是被铲除的上一个权臣家族。”
“四大门阀联合执政,稍微挑拨就要再生政变。”
朱铭算是彻底听明白了,高丽目前的情况,属于汉晋隋唐的复合版本啊。
虽然也有科举,但被门阀干扰,寒门子弟很难混出头。
而门阀子弟,却可通过恩荫,轻轻松松做官。并且,门阀之间互相联姻,还把女儿塞进宫中,以外戚身份控制朝廷。
半月之后。
平壤知府李纯、平壤总兵赵立,又联名发来一封奏疏。
内容很简单,高丽国主王构,宣布变法强国。
而且,全盘模仿大明制度!
但换汤不换药,国丈任元厚担任首相,崔允仪、李之氐、金心鉴等人担任副相。
内阁人选,皆被几大家族瓜分。
以总兵制改革军事,淘汰老弱,编练新军。国主王构,亲自掌握一支禁军,但禁军将领却有很多来自安山金氏,或者是安山金氏的旁支姻亲。
另外,增加每年的进士名额,大力提拔科举出身的寒门士子。
可内阁和吏部被门阀把持,寒门进士再多有鸟用?如果不依附于门阀,寒门士子根本升不上去。
关键是赋税制度没变,反而还轻徭薄赋,以彰显国王的仁厚。大部分土地被门阀占据,轻徭薄赋实质是给门阀减税。为了维护朝廷运转,肯定要变相提高寒门和平民的税收。
这是一场注定失败的变法,甚至会加剧社会矛盾。
但在高丽国内却振奋人心,都觉得国家即将兴盛,迟早把平壤的明军给赶走。
……
大同江,南岸。
高丽国王宣布轻徭薄赋,黎民百姓普天同庆。靠近大同江的地方,底层民众纷纷偷渡,试图过江变成大明人。
尤以贱民居多。
高丽的开国君主王建,也曾经试图释放奴隶。
但在门阀豪强的干扰下,改成了遵从习俗传统,是否释放奴隶全凭自愿。
自愿的结果就是,本来奴隶不多的大族,通过购买战争俘虏,或者进行土地兼并,把自家的奴隶变得越来越多。
甚至高丽朝廷,也大量拥有奴隶。
官方奴隶,称为官贱。
私人奴隶,称为私贱。
沙树就是一个官贱,他祖上是百济国沙氏,做了俘虏世代为官奴。
夜色之中,沙树带着老婆和两个孩子,一点一点朝大同江靠近。
由于逃民日渐增多,高丽在两年前就派兵巡逻。
刚开始非常严格,抓到了就砍头,一度吓得高丽边民不敢再逃。
渐渐的,边界百姓发现,巡逻士兵变得松懈,该巡逻的时候却在江边睡觉。
“不要弄出声音。”
沙树叮嘱一声,把年幼的儿子放在木盆里,又让老婆和女儿抓紧木板。
害怕儿子哭闹,他甚至把儿子的嘴巴塞住。
一点一点往前游,接近江心时他们就不再紧张,因为高丽军队不敢再追过来。
过江上岸已经累瘫了,一家子躺在岸边直喘气。
他们从木盆里拿出仅有的一袋干粮,就着江水狼吞虎咽,靠在一起睡觉等待天亮。
次日清晨,行走一阵,遇到另一家逃民。
而且是真正的贱民,连姓氏都没有,只以日常事物来取名。
这家贱民的男主人芦筐,世代给主人编织芦苇。他们没什么见识,遇到沙树非常高兴:“你们也是从南边逃来的?”
“是。”沙树也很高兴,毕竟遇到了同类。
并且,沙树还找到优越感,因为他穿的是麻布衣,而芦筐一家穿的是芦苇衣。
芦筐说道:“是不是过了江,大明官府就给吃的?”
沙树说道:“只要愿意种田,一个人能分五亩地,官府还借给种子和粮食。”
“那就好,那就好。”芦筐连连自语。
沙树笑着说:“我早打听清楚了,北边都是良民,皇帝不准养贱奴。你这种没姓氏的,落户时还能赐姓。”
芦筐咧嘴直乐:“皇帝真好。”
此时此刻,大同江上,正在进行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