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北宋穿越指南 第665节(2 / 2)

嘻嘻说:“父皇,银川公主李清露的故事,不是您讲给儿臣听的吗?”

朱国祥没好气的吩咐起居郎:“这几句不用记。”

“是!”

起居郎大舒一口气,又自责学问太浅,居然没听过神经病是何病症。

找时间得请教太子。

“宣大理国使者觐见!”

李伯祥、黄渐入内拜见,皆得赐座。

稍微聊了几句,朱国祥就问:“汝二人,一姓李,一姓黄,祖上可是汉人?”

两人熟读儒家经典,又仰慕中原文化,攀附祖宗那也是张口就来。

李伯祥说:“回禀陛下,小臣的先祖,乃唐皇室后裔。”

黄渐更牛逼:“小臣的先祖,却是春申君。”

朱国祥大感震撼,点头赞许:“皆源远流长,可见大理国亦为诸夏。”

“陛下圣明!”

二人立即大喜,他们就喜欢这个,里面包含深刻的政治因素。

其实全部属于白族,在唐代才拥有汉姓。

大理白族除了李氏、黄氏,还有段、高、杨、赵、董、王、周、何、苏、张、龚、尹等等。

他们是最先汉化的,并且把周边各族视为蛮夷。

安南也差不多,自封中华,周围全是蛮夷。

樊绰的《云南志》,记载了唐代西南地区详细信息,可惜此时只在云南局部流传。

对于大理国,大明君臣两眼一抹黑。

朱国祥对二人说:“中原与大理皆为诸夏,久不来往实在不妥。不但两国官府应当互市,还要允许两国商贾自由出入彼此国境。”

“陛下英明!”

李伯祥赞叹。

他此次出使大明,除了请求册封之外,还有个重要任务就是恢复商业来往。

朱国祥、朱铭的想法,却是让商人打探大理虚实,把行军路线和敌国城池给画出来!

第680章 天阙献俘

郊祭,又称郊祀,从周代开始就是最隆重的祭典。

因为这是国家祭天仪式。

唐代的时候,选在春夏秋冬,一年要郊祭四次。

赵匡胤不愧是开国君主,拥有务实的良好作风。他认为郊祭太过频繁,实在浪费人力物力,在位十七年仅郊祭四次。

赵匡义发扬这种务实作风,在位二十三年,仅仅郊祭过五次。

宋真宗……嗯,大家知道的。

这位喜欢祭祀和祥瑞,从此定下祖制,三年郊祭一次。

下一位出场的,当然是宋徽宗,在位二十五年,郊祭二十三次。

朱国祥、朱铭开国建制,已在《大明律》中定下各种礼仪。郊祭十年一次,若遇重大事件,不定期增加郊祭——比如新皇登基、将军凯旋等等。

并且,不再南北郊分祀天地,从今年开始合祀于南郊。

大大节省祭祀成本!

为了等功臣们回京,祭祀时间延后到二月底。

这天,诸国使者在御街排队等待。他们前方是文武大臣,还有将领、军队等候在朱雀门外。

郊祭天地,凯旋大典,封赏功臣,三者合而为一。

“皇帝升楼!”

四处街道聚集的百姓越来越多,终于听到几声钟响,皇帝、皇后、太子、太子妃出现在宣德门城楼。

在礼乐声中,礼官宣导文武官员上前,继而宣导番邦使者上前。

平时取消了跪拜之礼,这种重大场合却保留着。

群臣跪拜,山呼万岁,随即舞蹈庆贺。

“检阅兵马!”

白祺作为功臣代表,领着一众立功将士,从朱雀门外过州桥,来到御街之上列阵前行。

最前头是一千太子重甲亲卫,其后又是一千火枪手部队,接着是二百重骑兵、三百骁骑……场地有限,只抽调少量队伍进行检阅。

“轰轰轰轰!”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