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491章(1 / 2)

难以再给某一个人的灵光一闪提供高光舞台。

在现代社会,犯案后想不被发现,或者想被发现了但不被抓到,难度极高,而且必然需要深入掌握大量相关专业知识。

这就排除了激情犯罪后意外逍遥法外的类型,只能写高智商专业罪犯。

则相应的,能对付这种犯罪者的侦探也必须一个人能当一个团队使。

以这种逻辑写出来的破案小说,独立侦探……

现代社会心中没鬼的受害者遇到事了为什么不报警而是找什么侦探?

找侦探能比报警容易?

能力如此强的侦探为什么要当侦探,而不是从事更有前途的职业?

什么?警方整个系统的专业团队加起来比不上一个侦探?

现代社会,这合理吗?

能进警察系统得到重用的,谁不是经历了十几二十年的苦读,又经历了至少几年的专业实践,一个编外的侦探能有多天才以一敌百?

金手指开太大只会引来观众读者吐槽。

尤其当作者的笔力所限,一边将侦探设定为智商三百的天才,一边将之实际描写得还不如普通人、只是个撞大运的智障时。

而如果把侦探小说的主角定为警察……

这还能叫“侦探”小说吗?

当然,写警察故事的作品也不少,但重心基本不可能放在破案的英明神武上。

而会偏向于展现收集线索的枯燥琐碎又分秒必争、严格按规范流程获取证据、不能轻易剑走偏锋让好不容易拿到的证据失去效力……

最终还受害者一个公道。

破了这个案子的警方则继续为下一个案子进行自己分内的工作。

很多人觉得这不够酷。

所以现代写侦探小说还是偏向于将背景设定在破案手段不够健全的、需要奇迹似的个人英雄登场的环境中。

要么是偏僻的、与外界有严重隔离的地方,这容易发展成伦理剧。

要么则需要将案件的发生时间往前放,基本需要放到侦探小说兴盛的那个时代。

但现代人写那个时代,又怎么可能比得上当时的人自己写的来得生动细腻呢?

所以侦探小说的逐渐没落可以说是时代的必然。

正如曾经的骑士小说没落那么必然。

当然,对侦探小说,或者说,对所有小说都没多少兴趣的钟鹫并不知道这些。

也没兴趣知道这些。

她只买下了那部短篇,然后在接下来的三天中慢慢读完了它。

之所以花了三天时间,不是她功课太忙,而是这篇故事没能引起她的兴趣。

她完全是看在猫的面子上才读完的。

因为并不喜欢,又觉得应该认真读完——毕竟看评价这是很了不起的一部作品——所以钟鹫读得格外慢。

和读教科书差不多慢。

小绒毛:

所以,不要动不动就觉得“应该做到什么”呀。

不喜欢你就潦草地翻一下,知道主要角色和大结局就差不多了嘛。

这部短篇在人设上确实意义重大,可故事情节并没有多出彩。

尤其对于不喜欢侦探小说的读者而言,堪称乏味。

所以钟鹫你提不起兴致读这篇故事,我是完全可以理解哒。

我本也不是让你看整个故事,我是在暗示你可以试试去当安乐椅侦探。

我感觉你对观察他人、观察事物,是有天分哒。

可钟鹫完全没有领会到小绒毛的暗示。

她将读完这篇作品当作了一个任务,没有投入感情。

于是读完之后,她也没有将这故事与自己联系到一起。

大致只是明白了“这个样子就是安乐椅侦探”呀。

然后继续着自己一层不变、死水无波的生活。

小绒毛不死心地又给钟鹫推荐了几篇体现主角见微知著的作品、新闻,甚至发生在钟鹫附近的小八卦。

在小绒毛绝望于“这孩子真是太不开窍”“实在不行我可能真必须直接开口用人话建议她了”时,钟鹫终于出现了点除“看过就算”的反应。

钟鹫最开始想到的是:

小绒毛在手机上点出的那些内容,以及在我写作业或一边神游一边走路时打断我、让我听的邻居八卦,好像不能全部解释为巧合,因为……

那些故事好像有相似的内核。

第838章

进一步的, 钟鹫便总结出了那个内核:观察,与抽丝剥茧。

对人人都可见到却不上心的细节多注意一下,并进行思考, 和进一步确认, 最终发现惊人的真实。

抽出这个内核后,钟鹫反过来从安乐椅侦探那部短篇开始,重新逐一审视自己因小绒毛而看过的每一篇故事、每一条信息。

钟鹫呢喃:“全部都是。”

钟鹫以惊奇的目光看向小绒毛。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