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这并不是张然谦虚,更不是妄自菲薄,电影确实与导演年龄、阅历的沉淀有关。
&esp;&esp;83年,斯皮尔伯格买下了《辛德勒的名单》的小说版权,并见到了为了报答辛德勒的救命之恩,倾尽一生讲述辛德勒拯救犹太人故事的菲佛伯格。菲佛伯格问,电影什么时候开拍?斯皮尔伯格回答,十年后。
&esp;&esp;当时的斯皮尔伯格真的没有足够的能力去驾驭这样沉重的电影,即使在这之前他已经是一位非常成功的电影导演。十年迷一剑,也正是有了这十年的沉淀,他才把《辛德勒的名单》拍成了一部杰作。
&esp;&esp;陆钏在拍《南京南京》前曾经请教过斯皮尔伯格,当时斯皮尔伯格告诉他,你现在不要拍,你太年轻了,至少要等到45岁后再拍。可惜陆钏没有听,最终把《南京南京》拍成了一部四不像。
&esp;&esp;张然不急着拍这部电影,除了积累不够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他担心电影拍出来是《金陵十三钗》的翻版,只在几家影院小规模上映,引不起丝毫波澜。所以,他必须等自己足够强大之后再拍!
&esp;&esp;张纯如的父母对视一眼,觉得让张然来拍是对的:“听到你这么说,我们很高兴。你是一个负责的导演,相信你能把电影拍好。纯如在天堂看到这些,也会开心的!”(未完待续。)